「须知荆州还有南郡丶江夏丶武陵丶长沙丶零陵丶桂阳六郡,倘若再有豪族趁机生事,则景升公领荆襄之地,必将难以为继……」
蒯良话到嘴边,便点到为止。
目光略有深意地望向刘表,拱手行礼道。
荆州可不是景升公一言九鼎的地方,荆南可还有不服者在蠢蠢欲动,这才是心腹大患。
将荆州之兵引向南阳,一旦兵败,大事立即不可挽回。
假设荆州将彻底沦陷他人之手,与其送给荆南豪族,倒不如送给汉王,为子孙谋长久之计。
刘表听罢,沉吟不语许久,又长付一口气,对蒯良问策道:「子柔,依你之见,我应当如何是好?」
对于蒯良,他还是非常相信的,要不是蒯氏与蔡氏助力,当年也难以坐稳荆襄。
「令南阳守军勿要临阵厮杀,立时弃新野丶走襄阳……效窦融旧事上书汉王,愿为汉家镇守荆南之地,以避开汉军锋芒。」
「故楚有江川泽山林之饶,可迁州治于江陵,定荆南四郡,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进可为荆州之主,退亦为汉家之臣,此为避害就利,保业守成之策也,景升公未尝不可行之。」
蒯良拱手再拜道。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若能使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保荆州一方百姓平安,料想以汉王揽四海之胸襟,必不会重责景升公。
只要景升公别学隗嚣行短视之见,放弃了归附光武,选择据兵对抗,危众以举事,违义以挟功,使自己陷入死地。
那麽一切都还有机会转圜匡救。
刘表看了看蔡氏众人,又望了望诸多掾吏,心知刘备势大,这些人不愿意和他去对抗刘玄德,但和南阳郡宗族不同,南郡有很多士族豪族与他亲近。
只要他还没与刘备交战,许多人就不会背主去投靠刘玄德,怕遭天下所轻视。
若能劝降他归顺,亦是大功一件。
眼下劝他主动放弃南阳,将精力转向荆南,既不与刘备交恶,也可依旧效忠于他刘表,堪称两全其美也。
「也罢,既然势不可遏,那便先北面称臣,交好刘玄德,以阻其攻略荆州。」
「子柔,替我走一遭罢,去雒阳拜见汉王,就说荆州刘表无争雄之意,只愿安土息民,行孔孟之道,保全一方而已。」
刘表长嘘短叹道。
南阳本就人心不附,即便没了也并非不能接受,只可惜襄阳成了要冲之地。
江陵虽好,却也远不如襄阳,看来须尽早夺取荆南四郡之权,不然虽名为州牧,实则为太守矣。
面对青州的强军,刘表只能徒呼奈何。
谁让他不擅长兵略,又不能像高祖那般亲自率军出征,使得上下同心所欲。
诚若如此,天下焉能有刘玄德之事。
待想到刘备,刘表心里便难掩羡慕,汉王啊,哪家宗室子弟,年少时不想成为汉王,继高祖之业复兴汉室。
「刘备啊,刘备,为何能有如此幸!」
刘氏宗亲不计其数,只有你成了汉王,大丈夫当如此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