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登基大典(1 / 2)

第685章 登基大典

时间很快来到了神木二十年四月份。

神木二十年,六月初八。

杨承业颁布登极诏书,建国号「大安」,定年号为建元。

册立俞氏为皇后。

册立杨勤远为太子,罗可晴为太子妃,杨继爵为皇太孙。

册封曲少宫为兴国公,梁谨言为平国公丶周绪之子周元辰为宁国公丶薛平为昌国公丶谢渊之子谢林轩为庆国公丶韩飞为成国公。

六位国公,只有曲少宫和周元辰是一等国公,其馀四人皆是三等国公,同时也都是世袭罔替。

此次册封国公考虑的不是战功大小,而是以往的情分。

如果论战功的话,现在应该没有人有资格被封为国公,毕竟杨家起兵太简单了,众人累计的战功并不多。

除了国公外,此次还册封了十二位侯爵和三十六位伯爵。

十二位侯爵分别是杨明武丶杨承泽丶杨承旭丶宋大山丶陆百书丶郭英丶张栾丶余通海丶洛飞羽丶罗博丶乌安丶张铭。

至于伯爵,杨承业魔下的梁修丶宋杰丶周尚安丶陆妙恒丶王大河丶杨继山丶

杨勤虎等等,都捞到了一个伯爵。

除此之外,杨明昭魔下的陈不渝也捞到了一个伯爵。

剩下的就是按照以前与杨家的亲疏远近,以及立下的军功大小册封的。

大体上来说,就是凡是以前与杨家亲近的家族或者是杨家的附属家族最少也能捞到一个伯爵。

而杨正山身边的亲随和以前杨家的护卫等等,都没有得到册封,因为这些人还属于神木岛,而不是大荣。

哪怕当初跟着杨明诚跑去巴蜀创业的那些人,也没有给他们任何爵位。

当然,这些爵位只是暂时的,以后肯定还会有册封,如张明武丶杨承泽丶杨承旭丶宋大山和余通海,这些人也是有资格册封国公的。

别人也就罢了,宋大山和余通海,杨正山肯定要给他们一个国公。

不过这些以后可以慢慢给,现在就只能这样了。

至于陆百书为何也能获得一个侯爵,那是因为陆百书在大梁军进攻京都前就带着家人跑去了星月岛。

简单来说,就是这家伙向杨家投诚的时间比较早,虽然他没有参与到杨家起兵的过程,但考虑到以往的情分,杨正山还是保留了他的侯爵之位。

登极诏书颁布之后,杨承业于六月二十六正式登基称帝。

开国建朝,自然怎麽隆重怎麽来。

而且大安开国建朝不像之前的大梁那般仓促,而是足足准备三个月,并且还是在有完整的朝堂机构之后准备了三个月。

整个开国登基大典格外的隆重,当天杨承业带着文武百官先是祭拜天地,后又祭拜宗庙社稷。

大安沿用大荣的礼乐和礼制,整个登基大典礼乐不断。

等大典礼仪结束,杨承业带着文武百官从午门入皇城,在城楼上再次宣读登极诏书,接受百官和方民的朝贺礼拜。

也就在登极大典的当天傍晚,陈不渝和马岩带着十几个亲随来到了京都。

进入京都城,陈不渝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惜了,还是没赶上,就差那麽一点点!」

虽然杨承业登基的日子早就定下来了,但是诏书却是二十天前才颁布出去的,陈不渝是在半路上才收到消息的,他本想来京参加登基大典,可惜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

马岩也是感到惋惜,但他也只能说道:「罢了,我们先去拜见大公子吧!」

「大公子?」陈不渝疑惑的看向马岩,说道:「大公子是谁?」

他到现在还不知道杨明昭的身份,甚至他都不明白杨明昭为何要投诚于大安当初杨明昭投靠大梁时,他们都是知道杨明昭是假意投靠,可这次杨明昭投靠大安却不是假意。

杨明昭没有跟他们解释,而马岩等人也是闭口不言。

太平军内部虽然有些议论,但最终都被杨明昭给压下去了。

太平军说到底就是杨明昭的私军,虽然太平军的中高层有不少人与杨家没有关系,但毕竟还是杨家自己人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杨明昭掌控太平军还是比较容易的。

而对于杨明昭投靠大安,陈不渝一开始是志志的,但后来李文春进入了内阁,成为阁臣,他心里总算是安定了几分。

可是在得知大安的册封名单后,他又感到有些不满,他自己被封为太平伯,

他非常高兴,可是杨照居然没有受到册封。

在他看来,杨照是有资格被封为国公的,再不济给个侯爵也能勉强接受。

可是大安的登极诏书中,居然没有杨照的份,也没有邓星丶李大贵等人的份,这让他非常不满。

他觉得大安薄待了他们太平军。

马岩笑呵呵的看着他,也不再继续隐瞒,「大公子就是当今的陛下!」

「啊!」陈不渝没有反应过来。

马岩一边领着陈不渝进了京都城,一边说道:「当今陛下出身于辽东杨氏你知道吧!」

「我知道!」陈不渝脑海中似乎抓到了点什麽,但一时间却不知道这到底是什麽。

马岩继续解释道:「当今陛下名为杨承业,正是我家公子的侄儿,嘿嘿,在杨家有四位爷,我家公子排行第四,人称杨四爷!」

「当今陛下就是杨家的长房长孙,也就是我家公子的侄儿!」

陈不渝瞪大眼晴,「所以公子跟当今陛下是一家人?」

「嗯!」马岩肯定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