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新朝制度(1 / 2)

第684章 新朝制度

杨正山笑道:「既然无法避免,那就放开限制,大荣边镇割裂,不是因为先天武者执掌边镇,而是因为朝堂不够强势,还因为朝堂没有严格执行任期制度!」

「以后边镇主要官职必须严格执行任期制,巡抚丶总兵任期最多不超过九年!」

杨承业点点头,理解了杨正山的想法。

杨正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制度上的混乱不一定是制度自身有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执行力不够的原因!」

「如尚武寺丶皇商司,当初设立时,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人开始破坏制度,寻找制度的漏洞,甚至利用制度来以权谋私!」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有时候执行力比完美的制度更加重要!」

「还有就是吏治的问题,把刀磨得光亮一些,不要有任何顾忌,对那些贪官污吏该杀就杀。」

「现在你杀得狠一点,未来新朝的吏治就能多清明十几年!」

杨正山是什麽性子,能用枪的时候,绝不跟你瞎逼逼。

大荣因何而亡,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吏治败坏。

随后杨正山又跟杨承业聊了很多,现在事情太多太乱,杨承业一个人应付起来有些手忙脚乱,杨正山自然要帮他授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同时杨正山也想给杨承业提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祖孙两人说了两个多时辰,午饭的时候都没有停下。

最后,杨正山说道:「其他的事情都先不要急,当务之急是你该称帝了!」

「称帝?」杨承业一,「孙儿真要做皇帝!」

「嗯,不能再拖下去了,开国建朝,封赏群臣,先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

免得人心浮动!」杨正山说道。

他们扩张的太快了,快到很多人都还没有转过弯来。

称帝不是为了坐上那九五之尊的龙椅,而是为了安定人心,也是为了分配利益。

杨承业愣了片刻,才问道:「那国号该如何定为什麽?」

杨正山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大安如何?

1

「爷爷,我想要大靖!」杨承业眼巴巴的看着杨正山。

杨正山有些无语,「大靖已经被承佑占下了!」

靖安侯这个封号对杨家有着不凡的意义,虽然其原自靖安府,但象徵着杨家的崛起。

大靖无意更好听一些,可是杨承佑已经建立了大靖王朝,总不能再让他改国号吧。

「可是大安有点不好听!」杨承业道,

杨正山淡淡的说道:「大安天下,有何不好,就叫大安皇朝!」

杨承业无法反驳,只能问道:「那年号呢!」

「你自己定!」杨正山不想在这上面浪费脑细胞,直接将其丢给了杨承业自己。

「选个黄道吉日称帝,不过在称帝之前,要先将诸多制度定下来,这样吧,

先把消息放出去,让大家先吃个定心丸,再商量各项制度的问题!」

说罢,杨正山就起身离开了御书房。

而随看杨正山离开,杨承业即将称帝的消息也瞬速在京都内传开了。

正如杨正山所说,这个消息给很多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杨正山回去之后,立即按照自己的想法编写了一份大安朝堂机构设立大纲。

总体来说,还是按照大荣的朝堂衙门机构制定的,不过杨正山在大荣朝堂的基础上又做了很多改变。

首先是增设商部,即将皇商司改为商部,与六部同级,商部下设皇商司丶商务司丶市舶司,盐运司等部门,直属于内阁管辖,主要负责皇朝内外的商贸活动,拟定皇朝内外的商贸发展,负责朝贡贸易,边境互市等等。

其次增设武部,即尚武寺改为武部,与六部同级,下设尚武司丶演武阁丶宗门司丶供奉院等。

尚武司负责打击武者犯罪,演武阁负责培养年轻武者,宗门司负责管理江湖势力,供奉院负责管理先天武者。

杨正山对武部制定了严苛的规章制度,无论是宗门还是先天武者,都要严格遵守武部的规章制度。

以前大荣对先天武者没有太多的约束力,杨正山觉得这一点应该做出改变。

朝堂可以给与先天武者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俸禄,但是先天武者必须要为朝堂效力。

将杨家的修为俸禄搬到新朝来肯定是不合适,但是新朝还是可以给先天武者制定相应的修为俸禄。

而既然拿了朝堂的修为俸禄,那先天武者就必须为朝堂效力。

除了商部和武部之外,杨正山还对卫所制度做出了修改,取消军户制度,推行募兵制。

募兵制,也可以称之为志愿兵制度,即让百姓自愿投军。

这种志愿兵制度想要实行,就必须提高将士们的待遇,不然普通百姓肯定是不愿意投军的。

简单来说,就是以利诱的方式让百姓主动参军。

首先要提高将士们的待遇,其次要提高将土们抚恤待遇,然后再提高将士们退伍后的安置待遇。

杨正山斟酌了许久,最终选择将募兵制和更员制度挂钩,即将土们退伍之后,可以优先安排进入各地衙门担任更员,衙役等。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提高更员和衙役待遇。

更员和衙役都不是官,而杨正山给他们赋予了官的属性,给他们设定了普升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