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纽约知府的十五皇子作为代表,开始对他们说明皇子们的决定:
「根据我们的讨论,要求自由邦官员直接晋升到王国朝廷,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那对省份和自治领的官员而言是不公平的。
「除非自由邦的官员,也接受和省份完全相同的选拔丶任命丶监督丶晋升方法。
「比如说,由王国朝廷和下属机构选拔和任命,不能在本人户籍所在地当人主政管制并采用流官制度。
「毕竟,王国所有省份和自治领的官员,就是这样在王国朝廷和衙门中任职和工作的。
「自由邦的官员不接受相同的规则,自然也不能有相同的晋升通道。
「在座的各位,能接受流官和异地任职吗?」
皇子们的决定和方案是做好了,但是具体要怎麽通知自由邦代表,并最终怎麽将决定落实下去,都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直接到公开的大会上宣布,以免出现正面的公开的不可控的冲突。
三方九个代表听完都是明显一愣,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无法接受,而是要先去考虑这些规则意味着什麽。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现场的所有代表都有足够的知识水平,本来对大明的制度和文化就有基本的了解。
最近的自由邦改革运动,推动他们深入了解了大明的官吏体系,自然也知道流官和异地任职的传统。
短暂的思维缓冲之后,贵族代表当先开口,表示没有办法接受。
对贵族而言,官僚全部由王国朝廷任免,且本地官员全都是外地的话,那他们就基本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民间紧接着表示,他们完全支持王国朝廷选拔地方官员,并配合流官和异地任职制度。
能够打破贵族对地方控制的制度,民间代表们当然都是愿意支持的。
官僚代表迟疑的时间更长,因为他们的心态最为矛盾,对于王国朝廷选拔官员的制度,他们本身是难以决定的。
而对于异地任职和流官制度,他们内心之中则是本能的抵触。
但是他们也都知道,这两项制度真的落实的话,他们也能同步获得王国官员的地位。
所以在迟疑了几秒钟之后,三个官僚代表内部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出现了两个反对的和一个支持的。
贵族代表昆西看到他们表态之后就直接说:
「殿下,现在我们九个人,有五个是反对的,也就是反对的过半数……」
大皇子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
「大明当然会看中民意,但却不会搞你们的那套投票制度,那样会导致百姓内部矛盾激化。
「别说你们九个只是代表的代表,而不是全部代表乃至全部百姓。
「就算是所有人投票,投出了一个五比四的结果,也只是意味着反对者只是勉强过了半数。」
三个贵族代表听大皇子的话,以为大皇子要强行支持,顿时都紧张了起来,下意识的想要开口辩驳。
这边的民间代表则是有些激动,有人挡酒忍不住直接喊出来了:
「所以殿下是支持……」
大皇子同样不等民间代表把话说出来,直接提前反过来堵住了他们的嘴巴:
「同样的,支持者只有九分之四,仍然还没有超过半数,也说明这套制度自由邦难以落实,至少并不适合目前的自由邦。
「如果朝廷强行推动,必然会激化民间矛盾,危害自由邦乃至美洲的稳定,所以不能贸然实施。」
贵族代表和两个反对的官僚代表都是松了口气,情绪明显放松了很多。
民间代表情绪有些失落,不能完全接受这种解释:
「殿下……这种问题让贵族和官僚来投票,他们当然是反对的……」
大皇子仍然不理会他们而是继续讲话:
「但也要再次反过来看,如果有九分之四的百姓支持,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这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民意,朝廷必须重视这种民意。
「所以,朝廷选拔官员和流官以及异地任职的制度,必须有选择的部分予以落实。
「此前会议上讨论的,自由邦的所有公职人员,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相应的功名,应该逐步予以落实。
「后续的普通官员选拔和任免,仍然由自由邦本地衙门自行决定,也可以继续在本地任职。
「但是,这个过程必须在王国朝廷的监督下,按照公平考试的方式进行。
「与此同时,也应该允许自由邦百姓异地考取和任职,并按照相同的标准招录异地公职人员。
「所有选择异地任职的公职人员,后续可以晋升到王国中央朝廷。
「地方的科举考试的花费,官员选拔活动的花费,以及无论异地或者本地任职的官员的俸禄,都由自由邦承担。
「这样的折中方案,你们认为自由邦的贵族丶官吏丶百姓们,都能够接受吗?」
皇子们内部会议上讨论的时候,本来认为所有官吏和贵族代表肯定都无法接受朝廷选拔和异地任职。
所以准备直接把这个藉口,回绝掉自由邦官员晋升到王国朝廷的安排。
现在看他们的反对不如预想中那麽坚决。
所以大皇子也顺势而为,提了个自由邦公职人员的部分朝廷选拔和部分异地任职的方案。
部分公职人员异地任职,可以将自由邦的官员直接分成两部分,本地的土着官员和异地的流官,双方必然会有矛盾和冲突。
土着官员有可能心会向本地贵族,而异地流官绝大部分肯定会向往王国朝廷。
这对朝廷而言当然是好事。
这下子官吏代表首先开口表示了支持,表示肯定能接受。
不影响他们现在的地位,未来还能有更多的选择,官吏们当然乐意接受了。
民间代表稍微迟疑了一下,也表示民间的代表应该都能接受,这应该是最合适的安排了。
民间代表呼吁的事情,这样相当于实现了一小半,当然应该先落袋为安,以后再找机会继续争取就是了。
贵族代表们迟疑的时间最长,最后也都表示了认可,他们认为能够说服大部分贵族代表。
王国朝廷的参与和部分官员异地任职,降低了贵族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但好在最终的选人还是要他们来执行。
他们本来就做好了让步的心里准备,现在觉得损失还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皇子们而言,这项安排的关键是科举,公职人员部分异地任职制度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大皇子看着三方代表的反应,随即安排旁边的书记员:
「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些安排记录下来,拟定成正式的协议事项文件。」
然后再次看向十五皇子,十五皇子作为代表再次开口:
「然后是关于协调自由邦之间的法律冲突,以及王国朝廷和自由邦的法律配合问题。
「自由邦法律的实行和废除,都必须经过美利坚王国相关机构的审查。
「王国内阁会安排司法大臣和礼仪大臣负责组织会议,后续会邀请参加过科举考试并拥有功名的士人参加讨论。
「最为核心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是避免不同自由邦之间以及自由邦和王国法间的法律冲突。
「然后是避免地方贵族和议员通过随意修订法律来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
「不过,自由邦所拟定的法律,如果不与其他自由邦以及大明和美利坚王国法律冲突,也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那该会议不能组织相关法律的拟定。
「至于协调会议的所有成本,相当于这个协议事项的成本,由提交法律的自由邦承担。
「关于这样的总体安排,各方的代表应该都能接受吧?」
这次民间代表和官僚代表首先表示了接受。
这本来就是民间代表所追求的东西,也不影响官僚们的直接利益。
几个皇子本来以为,关于组建自由邦议会的问题,有可能需要跟民间代表专门解释。
结果现在这些民间代表似乎都没有在意这件事情,没有注意到议会跟司法大臣主持讨论有什麽区别。
因为之前已经确定了,所有公职人员都要首先通过科举,这个公职人员包括议员。
在这样的基础上,皇子们说邀请有功名的认识参加讨论,恰好符合他们想像中的科举加议会的新议政方式。
那他们自然不会有什麽意见了。
贵族代表们在这个问题稍微犹豫了一会儿,已经做好心里准备的他们也选择接受现实。
这件事情对他们的最大限制就是立法的频率受限。
皇子们稍微有点意外,但既然顺利的通过了,自然也不会多说什麽,直接指示文书拟定协议文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