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召集人手(1 / 2)

第154章 召集人手

罗恩原本准备早点回市里,但大伯一家太热情,无论如何也要留他先住几天。

这里本就有罗恩家以前的庭院,虽然搬走了,但地方还在。

罗恩没有推辞,准备先住一晚再说,他小时候也在这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

到了傍晚,另外两个叔叔带着家人也赶了过来。他们一个在市里,一个在隔壁村,离的都不算远。

苏尔家的餐厅很大,天花板很高,摆着一些沉重的老式家具,还有一个大吊灯。

即使坐满整个家族二十几口人,餐厅依然显得很空旷。

热闹的场面无需多说,光是堂兄堂姐,罗恩就有十来个,每个对他都很好。

其实罗恩并不是独生子,他也有过哥哥,奈何先后夭折,只留下了他一个独苗苗。

加上年龄最小,自然在家族里备受照顾。

等晚餐结束,送走了众人后,他才有空歇下来泡个热水澡。

庄园里有大理石打造的私人浴池,都不用罗恩开口,就有一队女仆进来替他更衣丶刮面丶修剪头发。

让他难受的是这些女仆身上只披了一层纱,在雾气缭绕的浴池边,相当于什麽都没穿。

偏偏都还长的不错,按摩手艺也绝佳,捏的罗恩心不在焉。

最后他还是把妮娅叫了进来,其他人用起来不放心。

彻底的享受了一回老爷待遇后,第二天回市里之前他决定先去妮娅家看看。

罗恩身边还缺几个真正的心腹,无疑从小一起长大的仆人玩伴最让人放心。

妮娅家他昨天只是远远看了一眼,进了院子才发现,这里比孟买的贫民窟好不了多少。

土墙茅屋同样只有一个房间,在姐姐没出嫁时,全家八口人都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罗恩进来后被邀请坐到了家里唯一的一张轻便床上,就和当初阿南德家里的类似,用绳子草草编成。

房间既是卧室也是厨房,墙壁和屋顶,都被炉膛里的煤烟熏得和木炭一样黑。

难怪报纸上说,在印度北方的村落,人们患结核病的乾咳就像牛鸣和寺庙里的钟声一样寻常。

罗恩很难想像,北方的吠舍活的还不如南方的达利特。

但妮娅的哥哥阿尼尔告诉他,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甚至他们家的情况略好一点。

至少几个哥哥都有活干,一家人除了住的地方逼仄了一点,其他吃穿不愁。

「希瓦和拉姆呢?」罗恩问,这是妮娅的另外两个哥哥。

「他们在地里巡逻,那些麻草很重要。」阿尼尔端来热好的牛奶。

院子里有六头水牛,想要搞点牛奶并不难。

「你们都会用枪吗?」罗恩用手比划了一下。

「会!」阿尼尔摆摆头,「我们打过真子弹。」

「跟我去孟买,家人也可以带过去。」

「好!」阿尼尔毫不犹豫的答应,他本就是罗恩家的仆人。

「只有你们不够,去村里再找一些,只要年轻力壮的人,有坏毛病的不要。」

罗恩这一系的仆人不止妮娅一家,只不过因为他父母早早离开,很多都断了联系。

但只要他需要,随时可以拉起一帮人。婆罗门积威深重,有如律法。

阿尼尔点头记下,这件事他两个哥哥会去办。在他们聊天的间隙,妮娅也在忙里忙外。

烧水丶做饭样样在行,以农村人的角度看,是个非常贤惠的姑娘。

孟买的奢华生活,并没有迷乱她的眼睛。

见到她白白嫩嫩的小脸上沾了煤灰,罗恩忍不住伸手捏了捏。

她咯咯的笑,家人也跟着笑,笑的非常开心,笑容中带着某种渴望。

可惜妮娅的肚子并没大,这让包括阿尼尔在内的人都隐隐有些失望。

罗恩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从包里拿了些钱出来。不多,几万卢比。

这是留给阿尼尔,还有其他愿意跟着去孟买人的搬家费。

罗恩是婆罗门,主人命令仆人办事,无需任何理由。

但瞧瞧这破屋子,他们连去孟买的路费都筹不齐。不给点搬家费,想走都走不成。

妮娅家人千恩万谢的收下,罗恩则坦然接受了他们的触脚礼,主仆名分不能乱。

在这里坐了不过几分钟,罗恩就带着妮娅和阿尼尔尔离开。前者是贴身女仆,后者是贴身保镖。

北方邦的农村没什麽好看的,除了各种惨剧,这里的日子十年也不会有什麽明显变化。

回瓦拉纳西市,依旧是拉坦开那辆思域送他们。他信誓旦旦的保证在那里有关系,可以帮罗恩搞定剧组需要的一切手续。

「你为什麽不让司机伊尚开车?」罗恩好奇,家里明明有专职司机。

「他今天要去买酒。」猛打方向盘的拉坦头也不回的答道。

「什麽?」

「洋酒,很不好买。」

印度男人都喜欢喝酒,如果按照这个区分的话,在印度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喝「印度酒」的人,另一种是喝「英国酒」的人。

「印度酒」是给穷人丶乡下人喝的,有棕桐酒丶亚力酒,还有自酿的劣酒。

「英国酒」自然是给富人们喝的,有朗姆酒丶威土忌丶啤酒丶杜松子酒等各种英国人遗留下来的酒。

苏尔家每周至少要消耗一瓶高档威士忌,那种真正的英国酒。

但在北方邦洋酒很不好买,必须得有专人去店里守着。

每天那些卖洋酒的店前都至少会被五十多个人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是替主人家买酒的仆人。

苏尔家的司机一大早就去排队了,其他人不会开车,只能拉坦亲自上。

北方邦的生活和孟买果真是截然不同,罗恩现在连皮毛都没体会到。

到了酒店,罗恩把拉坦介绍给玛丽她们。前者一改在乡下的作威作福,反而显得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