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通常用死信箱或者加密通信传递信息的拉里·金来说,他感觉到了很强烈的异常。
白人主管点头道:「没问题,你想请多久?」
拉里·金说:「一个月。」
白人主管有些诧异:「金,你知道的,我们现在在密集关注华国的信息,对方进入到了原子弹研发的关键时期,这种时候一个月未免太久了。
下周IBM的人就要来了。」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两弹一星的研发时间不能提前,也不能涉及。)
「抱歉,从去年开始,我神经就一直紧绷,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特别不好。
昨天开车回去的时候,我还把车开到路边,我车都送去修了。
我想要去看一下我的精神问题,我预约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科医生,我想去纽约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正好能去看看IBM的技术方舟。」
拉里·金嘴角勉强拉起,笑了笑,一副你不给我请假我就要倒地的样子。
情报分析工作压力大,在不找别的藉口的前提下,精神疲惫是最好的理由。
休假期间顺便参加百老汇演出或参观大都会博物馆更是受教育中产们的常见活动。
对方听说拉里·金是去纽约,一下神经就放松了下来。
「你记得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等忙完这段时间,我也要去纽约看看。」白人主管道。
技术方舟已经取代百老汇,成为纽约的新打卡点了。
尤其对于他们这类工作带有翻译性质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
他们属于东亚事务司,最近也被分配到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和巴别塔项目的工作人员接洽,负责开展英语-中文翻译机器的前期研究。
显然,这要比英文-俄语的翻译难上不少。
两天后,拉里·金出现在纽约街头。
戏要做全。
他以「精神压力过大」为由,申请了30天假期。
拉里·金预约了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科主任劳伦斯·科尔布,对方同时还是长老会的资深成员。
诊室门轻轻敲响,拉里·金推门而入,手提一个黑色公文包,身穿深灰色西装,领带略松,面容疲惫但眼神警觉。他微微点头,向坐在桌后的科尔布致意。
他简单环顾了一下四周,诊室光线柔和,桌上有钢笔和笔记本,墙上挂着精神分析学会的证书。
科尔布抬起头,摘下眼镜,微笑着说道:「你好,金先生,请坐。我是劳伦斯·科尔布。预约表上说你从加利福尼亚州过来的?旅途还顺利吗?」
拉里·金在胡桃木座椅坐下后,放在膝上的手轻轻握拳,语气平稳但略带犹豫:「谢谢你,科尔布医生。旅途还好,飞机略微有些颠簸。
em只是,嗯,没错,最近感觉不太对劲,所以才来找你。」
「没关系,我们慢慢聊。你提到预约时有些睡眠和压力的困扰,能否具体说说?是什麽让你觉得不太对劲?」科尔布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语气温和道。
拉里·金低头,揉了揉太阳穴,疲惫感从浑身上下散发出来,「主要是睡不好,医生。晚上脑子里总在想事情,翻来覆去,可能两三点才能睡着。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焦虑,工作上的事,家里的琐碎,压得我喘不过气。」
说完后,拉里·金停顿了片刻,抬头看科尔布,眼神似乎在观察对方,「听说你在这方面很专业,所以我特意从加州过来。」
科尔布目光专注,语气平静:「嗯,失眠和焦虑确实很常见,尤其在高压环境下。你的工作听起来很繁忙,是做什麽的?不用太具体,只要大概说说,可能帮我了解你的压力来源。」
拉里·金微笑着慢慢说道:「我在政府部门,嗯,广播情报这一块,主要是翻译和分析文件。工作需要一直盯着细节,脑子停不下来。可能是我太较真了,总是担心漏掉什麽。」
「这很正常,金先生。像你这样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确实容易让人绷紧神经。你提到家里的事,是有什麽具体困扰吗?比如和太太丶孩子的关系?」科尔布:一边记录,一边鼓励道。
拉里·金一下眼神就柔软了下来,装出感慨的样子:「家里还好,太太很支持我,孩子们也听话。我小时候在燕京长大,父母还在那边,联系少了,心里总觉得有点空落落的。可能最近想的多了,晚上就睡不着。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
科尔布:「这不叫敏感,Chin先生。移民的生活会让人有种根基不稳的感觉,尤其在你这个年纪,回忆和责任感会更重。你有没有试过什麽方法来缓解?比如运动,或者写日记?」
拉里·金摇头:「运动试过,散步还行,但效果不大。日记……我不太习惯写,怕写下来反而更乱。医生,你觉得我这情况严重吗?需要吃药,还是别的办法?我打算在纽约多待一阵,定期来找你看看。」
科尔布微笑着说道:「现在还不用急着下结论,Chin先生。你的症状听起来是轻度焦虑,可能和工作压力丶思乡情绪有关。我建议我们先每周见一次,聊聊你的感受,试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如果需要,我可能会推荐低剂量的镇静剂,但得先观察。」
接着科尔布翻开日历:「你说要待一个月,住在附近吗?」
拉里·金点头,语气自然道:「对,我在华盛顿高地租了个小公寓,离这儿走路十来分钟。想在这儿好好休息,顺便到处走走,散散心。我想纽约最近很热闹不是吗,也许对我缓解精神上的疲惫有帮助。」
科尔布语气赞同:「很好,纽约的确是个能让人转换心情的地方。华盛顿高地这边安静,离哈德逊河也近,适合散步。
尤其最近教授这家伙搞出来的深蓝,让纽约平白多了很多游客,我很多同学和老朋友都在跟我谘询,什麽时候来能够预约上IBM的技术方舟。」
提起技术方舟,科尔布显得有些无奈,他作为纽约本地人,一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去过一次,可见有多火爆。
拉里·金听说后:「是的,技术方舟在新闻上非常火,同为华裔,教授不愧是我们华人之光,我这次来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去技术方舟看看。」
科尔布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期待下次见面的时候,你给我讲讲技术方舟的见闻,那我们定下来,下周二下午三点复诊?期间你可以试试每天固定时间散步,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想工作的事。如果有突发情况,随时联系我的办公室。」
拉里·金起身,握手感激道:「谢谢你,科尔布医生。我会试试你的建议,下周二见。」
拉里·金转身离开时,除了体态依然紧绷外,神情中一闪而过的冷静,丝毫不像是精神疲惫。
不过很快,他的精神就要疲惫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