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收回所有皇权
…
「哇……」
一声洪亮的哭声响起,赵俣提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老实说,赵俣真不知道李琳和叶诗韵到底能不能救得了茯苓母子?
上一世赵俣也没听说李琳或者叶诗韵有过从医的经历。
不过赵俣也曾看过《赤脚医生手册》,虽然他没记下来多少东西,但他能确认,叶诗韵在默写的确实是《赤脚医生手册》。
关键,她们的确搞出来了产钳等助产工具和医疗器械,确实有救茯苓母子的可能。
这赵俣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让她们试一试。
如今事实证明,她们真的有可能成功了。
『别说,她们几个还真挺有货的!』
『也是茯苓母子命大啊!』
很快,便有女官出来报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沈才人与皇子母子平安!」
其实,女官说这话,多少有点心虚,因为叶诗韵还在那指挥那个针线活好的宫人给茯苓缝合伤口,叶诗韵还在说什麽现在就看她能不能扛住术后感染之类莫名其妙的话。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现在茯苓和小皇子看起来平安无事,尤其是小皇子,别提多健康了。
这肯定得先向赵俣报喜啊。
『真是儿子!!!』
一听茯苓给自己生的是儿子,赵俣大喜过望。
别说赵俣太现实。
事实就是,在这个封建社会,生儿子就是比生女儿有用,尤其是对于皇帝而言。
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这个儿子,赵俣的皇位基本上就坐稳了。
这麽说吧,如果出现什麽有可能影响赵俣皇位安稳的突发事件,赵俣完全可以直接封自己的这个儿子当太子。
到那时,赵俣的这个儿子就是赵宋王朝最合法的继承人,别人轻易也就不敢打换掉赵俣的主意了。
赵俣当即下圣旨:「皇子初诞,国祚方熙,思与群臣,共同斯庆,内外文武赐帛各有差……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赵俣还赏赐了接生的稳婆丶御医丶使应丶宫女丶宦官丶小黄门等等,以表彰他们的功劳。
不多时,就有人把赵俣的儿子给抱到赵俣面前。
一入手,赵俣就发现这小子很压手,估计最少有八斤重。
——过后,赵俣听了叶诗韵的建议,特意下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强硬规定:怀孕的妃嫔,要控制饮食,多吃瘦肉丶鱼类丶禽类丶蛋类丶奶类等优质蛋白食物和蔬菜水果类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至于胎儿太大,难以诞下。另外,怀孕的妃嫔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丶爬楼梯,控制体重,提高心肺功能丶强化肌肉力量等……
赵俣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发现这小子的脸虽然皱巴巴的,但依稀之间还是能看得出来他的五官有自己的影子。
在与他茫然又充满好奇的眼睛对视时,赵俣的心仿佛被一股暖流轻轻拂过,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血脉相连之感。
赵俣用自己的手指轻轻地触碰那稚嫩的小手,这小子的小手微微一动,仿佛是回应这份初见的喜悦。
「你就是朕的皇子……」
赵俣低声呢喃,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随后,赵俣亲自给自己的这个儿子起名为「赵衍」。
「衍」字,形从水从行,本指水流顺河道汇于海,引申指蔓延丶扩展。
赵俣希望,赵衍的诞生,能开个好头,让自己有更多的子嗣,让自己将来不必为继承人的事操心。
叶诗韵等人给茯苓做完缝合,一众使应便很殷勤地将茯苓转移到了她的新住处——一座单独的小院,赵俣刚赏赐给茯苓的。
如果是在赵煦那一朝,给皇帝生下儿子,不说能当上皇后,也至少能当上贵妃。
就算是在赵俣这一朝,茯苓给赵俣生下了赵俣的庶长子,也肯定飞黄腾达了。
这座小院,还只是茯苓获得的第一样赏赐。
很快,赵俣便亲自过去探望茯苓,并破天荒地抱着茯苓聊了一个多时辰。
在这次聊天的过程中,赵俣表示想封赏茯苓的家人,可不成想,茯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谁。
赵俣只能作罢,改为对茯苓个人进行了封赏。
接着,郑显肃履行她的承诺,将茯苓收为养女,让茯苓在后宫中有了充分的保证。
术后第二天,茯苓便发高烧。
叶诗韵用金银花煎的中药给茯苓内服,将蒲公英捣烂给茯苓外敷,又找来了御医给茯苓针灸,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这麽一通捣鼓过后,别说,还真让茯苓有惊无险地挺过了这关。
李琳和叶诗韵一战成名,在后宫中的地位直线飙升,甚至就连郑显肃都对她们很亲热,还代茯苓送给了她们不少谢礼。
……
宋太祖丶宋太宗时期,在制度上还留有五代乱世时期武人政治的遗风,且二者在登基前,便都拥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登上帝位后再凭藉强势作风与权谋手段,自然能在朝堂上贯彻自己的意志。
但是到了宋真宗时期,皇帝的性格不如前两任强势,又经过赵匡胤时期就开始发展的崇文抑武,文人在政治上的话语权自然就大大增加了。
于是皇帝在对待士大夫的态度上越来越谦和礼敬,变相地也在表面上构成了皇权与相权共治天下的新秩序。
后来,随着文官制度的成熟,皇权与相权的分工也逐渐常态化。
到了宋仁宗时期,又强化了言官的权重。
皇权,相权,谏权相互制衡。
这一方面让政治更加清明,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地限制了皇权的欲望。
等到宋真宗和宋仁宗父子去世,皇位传承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时,这二位皇帝却不甘于自己的皇权被制衡。
所以,他们俩上位以后,一个搞濮议之争分裂宰辅与天下士人的关系,一个支持王安石变法,使得士大夫分裂成了新党与旧党。
经过多年的政治积累,宋神宗又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实现了自己的皇权回收。
到了赵煦时期,因为变法而产生的新旧党争更趋于白热化,士大夫内部继续斗得两败具伤。
如此一来,相权和谏权依然在衰弱,皇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