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9(2 / 2)

后来赵家接下了一两银子的聘礼,什么嫁妆都没给,甚至没有挑选婚期,只选了一个最近的良辰吉日。

赵朵儿又不傻,怎么可能婚前失贞?

她那样说,不过是为了让婚事继续往下谈罢了。在出嫁之前,她不止一次跟家中长辈说自己肚子里没有孩子,但赵家人对她很失望,完全不听她的解释。

从定亲到成亲,前后只有半个月。

成亲这样急,旁人肯定会怀疑两家是奉子成婚。赵朵儿知道,若是婚期不改,

她的名声就要毁了。

她想求双亲做主,奈何求不动。

转眼就到了出嫁当日,赵夫人哭着给女儿带盖头:“只望你下半辈子不要后悔。”

赵朵儿伸手撑住盖头,泪眼汪汪道:“娘,我肚子里真的没孩子,也没有乱来过。不信您去找个大夫……”

这些话,赵朵儿已经说过不止一次,赵夫人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你自己当着梁家人的面那样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名声是你自己不要的。反正你是铁了心要嫁入梁家,早嫁晚嫁都是嫁,早点嫁,也不会节外生枝。”

赵夫人真的被女儿伤透了心。

女儿被退亲以后,全靠她从中周旋,在自家男人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才让闺女没那么艰难。

结果,这丫头是一点都不体谅她。

谁家的闺女要是没教好,规矩不好,或者是不检点,旁人一听,都会觉得是做娘的不会教孩子。

赵夫人是真觉得自己对亲生女儿仁至义尽,女儿非要奔着死路去,为了那个男人连娘家都不要了,她又有什么法子呢?

两家都坐下来谈婚论嫁了,就证明两家都没有多少选择,吵吵几句,争的不光是聘礼和嫁妆的多寡,还为了争面子。

闺女可倒好,生怕婚事不成,直接让赵家低到了尘埃里。

有件事赵夫人没说,大人夜里有跟她强调过不止一次,闺女嫁人以后,就别再回来了。

赵朵儿很失落,听到外面有迎亲队伍来了,这动静远远不如威武侯府,她心里就更难受了。

梁家找的是附近这一片最便宜的迎亲队伍,不光年轻的众人都是些歪瓜裂枣,老的老,弱的弱,所用的仪仗和花轿都是旧的。

赵朵儿的的盖头是薄纱,她隐约能看见外头情形,瞧见了站在最前面的梁益,她真的有些难以接受自己两次出嫁时的落差。

梁益是走过来的。

“朵儿,我来接你了。”

赵朵儿握上了他伸过来的手:“梁益,你不要负我。”

梁益保证:“自然不会。走吧,家里爹娘都等着了。”

梁家上下三十多口人,几房都没分家,平日里常常在吵架,但也并非没有好处。比如家里办红白喜事时,就显得亲戚特别多。

本就不大的梁家院落,这会儿加上亲戚,连站人的地儿都没有。

哪怕院子里像模像样铺上了一张三尺宽的红绸当做新娘子脚下的路。可这三尺宽的地界都让不出来,花轿都到门口了才铺出来的红绸,等到赵朵儿踩上去时,红绸上已经满是脏污的脚印。

段明泽和梁益……完全不能比。

此时踩在这满是脚印的红绸之上,赵朵儿咬着牙告诉自己不要后悔,可是心中翻腾不已,喉咙里又憋又难受。

到了行礼的大堂,侯府的红色蒲团,到这儿变成了一个……茅草疙瘩。

就是茅草扎出来的草疙瘩。

赵朵儿廉价的嫁衣料子不够绵密,跪上去感觉膝盖扎得慌。她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咬着牙和梁益一起三拜九叩。

她如今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