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这杀猪匠是绕不开了吗(2 / 2)

接待的厂领导还挺热情,开口介绍:「我们主要就是朝着欧洲地区做外贸销售……」

让卫东差点把舌头咬掉了。

幸好只是给老领导当面口头表达了下想做皮鞋厂的思路,又幸好保持了仔细考察实际情况的习惯。

不然这次又要装逼成了大傻逼。

人家哪轮到你来改革拯救。

连忙请教:「商州这个地方做外贸?我知道也就是二战猪鬃卖到同盟国当战备物资,没想到皮革也在出口?」

人家也对他刮目相看:「哦,很少有人知道猪鬃是战备物资,现在依旧还是我们商州最重要的大宗出口商品,连我们皮革制品都是顺着猪鬃生意展开的。」

三四十年后的资讯发达,随便都能搜索信息,很难理解之前几百几千年都是隔行如隔山。

改委会成员在小警察的带领下给领导的见识广博鼓掌!

让卫东瞄他眼,确认不是架秧子,单纯的是大家真有点佩服。

他就来不及懊恼皮鞋没得做,先绞尽脑汁的给科普下:「一战丶二战的大炮炮膛丶军舰坦克的机械设备,都需要猪鬃这样软硬度刚刚好的材料来做毛刷,据说全世界也就蜀川一带最好,所以成了欧美跟东瀛汉斯都争抢的好东西?」

厂领导说起来更自豪:「对,差不多是这样,猪鬃的独特韧性,对于被灰尘污染丶生锈的机械零部件或炮膛清理非常有效,整个蜀川丶包括蓉都那边养的猪最后都到这三峡口来屠宰丶取毛丶预制,然后以高品质的外贸货打包顺水发到沪海丶HK卖给全世界,二三十年代就建立了国际质量标准,最高时期占据全世界95%的份额。」

甚至顺手指了指桌上的电话:「三十年代整个蜀川,只有蓉都和商州有电报局,江州都没,就因为这猪鬃生意,但陪都时期就把重心转移到江州了。」

然后再指指窗外:「猪鬃卖得好,跟洋人洋行打交道多,其他各种外贸生意顺着都展开来,肠衣专卖给大嘤做红肠,做猪肉罐头卖给东欧苏廉,肠衣厂丶制革厂丶皮毛厂丶罐头厂都是这麽围绕生猪建立起来的。」

其他改委会成员都惊叹,大多也不知道集中在城边这片厂区居然主要是做外贸的,正在讨论是不是因为过去十多年的原因有点断档?

让卫东却立刻注意到里面那个词儿:「从我们这里做罐头到东欧丶苏廉,早就开始了?怎麽会非要我们这里的罐头?」

金色传说里,老尤不是用多少火车皮的午餐肉罐头去换回了飞机麽。

难道根子在这里?

这条线是怎麽搭起来的?

人家解释:「我国的罐头是从抗美援朝的时候大量开始建厂投产,全国统一规划,各地根据产出做各种品类,我们因为一直有大量生猪屠宰生意,就分到做肉罐头,打完仗这罐头一下就富馀很多,当时国家组织朝着苏廉丶东欧卖,结果我们这里的猪肉罐头很得老毛子喜欢,五几年不是正好蜜月期麽,派了专家过来按照他们的口味做清真罐头。」

让卫东这才恍然大悟,他在商州税务大院不闻窗外事,是真不知道这事儿。

参观一圈下来,皮革厂的主要产品竟然是箱包,质量很好的那种皮箱,就港片里面密码箱那种。

都是外贸部门联系的订单样式生产,根本就不走商州本地这条线,甚至连缴税都不在这边。

完了,心头还打算做皮鞋厂的让主任有点傻眼。

不过好在他已经是个成熟的买卖人,这家不做廉价相机,西山厂能做,无线电三厂不愿改进研发,邮电器材厂可以接手。

那就沉住气挨个儿看。

一天参观两三家厂,沿着皮革厂这边挨个儿看。

晚上回去再跟董雪莹总结商量:「玛德,整条街全都是围绕猪的生意,而且还全都是有国际水准的档次!」

外贸要求,自然都是按照国标建立,哪里轮得到他这麽个二杆子废话。

董雪莹一边给他挟菜,一边吃惊:「哦,对,从小就是听说那条马路都是猪生意,老尤好像也提过商州有不少外贸生意,但肯定都属于外贸部门,哪里会轻易分出来。」

让卫东就很有种贤内助的舒适感:「那我再慢慢观察,总能找到些生意机会。」

董雪莹都不把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怕离不开:「嗯,一定有机会,还有什麽都讲讲,喜欢听。」

小婴儿坐在让卫东胸口的育婴袋,也呀呀呀的手舞足蹈表示对对对。

挺好的一家三口吃饭温馨场面。

石头和毛儿坐在旁边默契的不断打岔:「三姐说家里以前也做过猪鬃生意!」

「刚才你说有杀猪场,带我去看看嘛,听说杀猪容易出高手……」

俩成年人迅速对视,没错,促使他俩坦诚相见的,就是那个杀猪匠。

真是冥冥中一切都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