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我的社会大学(2 / 2)

也没什麽严格把关控制言谈举止,就之前谈论的那些话题,已经整理出来准备见报的内容,别走题就行。

改开后这几年,到处都是这种极为开放的状态。

简言之就是各种规矩经验都是空白。

可看着那些之前会油子,要麽低头摸鱼,要麽貌似认真记笔记的样儿,让卫东比谁都更会偷懒,费那劲干嘛呀。

现在新奇又新鲜,从临时凑起来的几张课桌背后站起来鞠个躬:「大家好,我是让卫东……」

哇,又是一片热烈掌声加欢呼。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呢。

这个细节绝对是让卫东之前习以为常,却没被注意到的优势。

这会儿从上到下都还带着浓厚的各种地方口音。

完全没有电视时代丶电脑时代丶小视频时代反覆洗礼过的全民普通话。

就跟他身上乱糟糟的衣服形成了反差。

大学生们也没规矩:「你多少岁呀?」

「你是哪个学校的?」

座谈会嘛,又不是表彰人物宣讲会之类念稿子。

让卫东也就坐下来,对着包了红布的弯头麦克风自我介绍:「本来去年六月参加完高考,我应该跟你们一样,拿到录取通知书,走进校园开始学习,可我的父亲……」

整个教室本来还哄了声,听到父亲摔伤就瞬间安静了,到处都是聚精会神的倾听,还有一片女生的惋惜叹声。

这才对嘛。

之前那些下面喝茶打毛线的场面,让卫东都是随便说几句收工:「我们这里都来自五湖四海,不知道有没有蜀川,有没有川东的同学,我们那就是典型的贫困地区外加信息闭塞,思想落后,改革开放的春风稍微被夔门关丶蜀川盆地给挡住了点,如果私自做点小生意是算投机倒把的……」

其实今天来座谈的几位改革先进人物,都是过来下车才初次见面,也都专心认真听,有位大叔还搭话:「一样啊,我们那前两年也这样,往前几年更严重,SRB遗毒嘛。」

让卫东不讨论这些由来变化:「但恰恰因为我送父亲到江州做手术,恰恰接触到这股吹到了计划单列市的春风,打开了我的眼界,我有高中生的文化底子,也有强壮的身体,更有迫切的动力,所以既然错过了求学之路,那就专心给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我带着小夥伴在这座工业城市到处卖点土特产,自然接触到大量正在转制的工厂,这时候很有趣的事情就来了,同样是工厂,遭遇简直天上地下……」

用鸦雀无声来形容,都有点嘈杂,真就是掉根针都能听见的那种安静。

不知道有多少学子能听出来让卫东一笔带过的到处卖土特产是付出了多少汗水。

但能在卖土特产的时候,居然观察各种工厂觉得有趣,这种眼界心态就非比寻常了。

反正报社以及相关部门的人都在相互悄悄点头,记者默默的拍照。

其实让卫东不过是那种后世的旁观角度:「烟厂丶造纸厂丶皮鞋厂这类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就相当不错,轮机厂丶棉纺厂丶印染厂稍微差点,军工厂丶三线建设厂还有日化厂则濒临停产,这是为什麽呢?」

之前跟其他人座谈,说这些有人听吗,压根儿没人注意。

但大学生们就成片的眼里带着思索,更有刨根问底的渴望:「对!为什麽?」

「我们那也有这种情况!」

「好像我们那日化厂还行吧?」

「别闹,让同志说的是整体情况……」

让卫东点头:「对,我说只是个大概,就越靠近生活的越还能生存,产品越远离普通生活就越困难,这里面就是巨大的适应市场,改革开放前是国家统购统销,生产原料配给你,成品国家运走,大家铁饭碗保证吃喝,现在改变成全都要自己去找原材料,自己生产销售,一下就不会了呀,可以说绝大多数厂子都没有这个能力,我举个例子,假如你们这家厂以前是生产……铝合金的,都是用到卫星航天上,现在突然问你自己去卖,你们觉得能怎麽办?」

没读上大学的乡下娃,竟然来高校向大学生们提问了。

让卫东这一刻是觉得好玩,还有点哼哼,老子不读大学也能在这个阶段抓住时代黄金的小得意。

当然有种下意识的分享,网际网路时代那种发朋友圈,嘚瑟,炫耀下的思路。

毕竟过去半年多,他赚了十几万还不能说,现在难得有个机会可以光明正大的展示下,这些钱都来得乾乾净净。

整个现场立刻从极静到极为喧哗,顿时炸开了锅。

所有高校学子都被这个贴近现实的案例搞激动了,全都七嘴八舌的开始各抒己见。

以至于挤在门口的教授和高校领导都有点意外的凑近来关注讲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