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意见不合
正月二十八,李瑁抵达鄯州。
从长安出发至今,用时十二天,算是很快的脚程了,左卫的后续辐重还且在后面呢。
军情不等人,由不得他不着急啊。
节帅府外,节度使的六之前,树起了行军大总管的大旗,李瑁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全面接管陇右。
皇甫惟明已经提前召集各部将领,赶赴鄯州参加军情会议,但是在此之前,
李需要先与皇甫惟明见见面。
「你见老了,」
李恒与皇甫是故交,两人见面之后也是一阵感慨,双手握在一起,亲切的寒暄着。
皇甫惟明摇头苦笑道:
「践任封疆,一刻不敢偷闲,比不得兄长闲云野鹤,真羡慕你啊,我能像你这麽清闲就好了。」
别看他是节度使,但也绝对不敢得罪李恒,不单单是因为人家是自己老上司的长子,也是因为南宫郎将来是铁定进中枢的,跟中枢大员搞好关系,是每一个节度使都会做的事情。
「陇右的事情辛苦你了,我们来,不是你的肘,而是来给你解决麻烦的,
心里有什麽苦,大可与隋王倾诉,他会给你做主的,」
李恒拉着皇甫惟明的手坐下,看向正凝视沙盘,聆听张介然讲解眼下形势的李瑁。
「四天之后,大军便可开拔,此战旷日持久,我军已陷入被动,」张介然指着沙盘上石堡城位置,道:
「贼军后续增员颇众,据我斥候回报,石堡城之贼,应在十二万至十五万之间,设防于各山谷要道,覆盖方圆百里,再给他们一些时间,石堡城想要拿回来,将异常艰难。」
严希庄与裴迪接过一幅石堡城原先的防卫地形图,展开在李瑁面前。
张介然指看上面一些关键位置,道:
「眼下攻守转换,那麽我们要想夺取石堡城,关键在五个地方,其一是日月山,此处居高临下,为赤岭之最高处,可俯瞰整个战场,其二为倒淌河在赤岭之间的这个回弯,曾经是我们的驻军取用饮水之处,这个地方有一条小道可直通石堡城,其三为石堡城以西的牛盲岭,其四烽火堡丶其五高台岭,这三个地方眼下都建有要塞堡垒,以土石混杂建有矮小的围墙,三点连城一线,拒我军于东门之外,安思顺几次强攻,都是在这三个地方无功而返。」
李瑁微微点头,他来之前是做过功课的,赤岭就是陇右与吐蕃的边境线。
赤岭西南,是吐蕃的牧区,东北是陇右农区,地势也是从西往东从高原逐渐过渡为平原,这里有西海屏风丶草原门户之称,西海就是青海湖。
而日月山是主峰,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处,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怀念长安故乡,伤心之下宝镜坠落山崖,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这便是日月山名字的来历,吐蕃那边,还是称呼赤岭,这里也是大唐与吐蕃之间联络的中转站,舅甥之盟也叫赤岭之盟,就是在这里订立的。
从前大唐占据石堡城的时候,防御工事都是建在石堡城西北,那麽眼下攻守转换,吐蕃自然要在石堡城东北建立防线。
所以安思顺的几次强攻,就是栽在了吐蕃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三座堡垒上面,而且防线仍在加固。
过不了这三个地方,就没办法攻打石堡城。
李瑁对此,暂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毕竟他比起皇甫惟明,在军事上肯定是个生瓜蛋子,说多了容易露怯,从而给陇右将领一种这个大总管是个笨蛋的印象。
如果将领对你不够信任,那麽他们在作战的时候疑心就会很重,会怀疑命令是否是正确的,我是不是在做错误的事情。
李是不能随便说话的。
「盖威走了?听说他走之前,还惹了一些麻烦?」李瑁皱眉看向皇甫。
皇甫点了点头:「盖威在绥戎城,与李光弼有一些言语冲突,不过不要紧,
两人都是顾全大局的,不会坏了大事。」
「言语冲突?」李瑁挑了挑眉,在主位上坐下后,道:
「说说看,怎麽个言语冲突?」
皇甫惟明了一眼张介然,道:「你跟大总管解释一下吧。」
张介然点了点头,道:
「盖威对李光弼的一些用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李光弼要确保魔下将士如臂使指,肯定是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大家意见不合很正常,说开了就好了。」
「那麽,他们说开了吗?」老三李岘顿时皱眉,语气难听道:
「你这是糊弄我们啊,隋王要听的是实话,不是你这些搪塞之言,什麽叫言语冲突?两人都扭打在一起了,这也叫言语冲突?,
说罢,李岘看向皇甫惟明,道:「有什麽说什麽,都什麽时候了,还玩这一套官场之风,到底是怎麽回事?」
李岘对皇甫,说话还是非常随意的,主要原因是,皇甫从前去他们家的时候太谦卑了,以至于李岘没将皇甫当外人,也没有将对方太放在眼里。
下属见老上司的时候,都是这样,对老上司的家人也是非常尊重的,但是老上司如果一死,那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何况李禕现在,是支持太子的,与皇甫的利益完全一致,属于同一阵线。
皇甫笑了笑,道:「这麽说,三郎什麽都知道了?」
李岘点了点头:「隋王身兼重任,我们敢不知道吗?」
「惟明说说看吧,他们到底是怎麽回事?」李恒说话,就相对非常柔和了,
因为他和皇甫的关系非常近,两人曾经也是好哥们。
兄弟俩都没对皇甫用敬语,一来是出身宗室,再者眼下是道一级的总管府长史和司马,名义上是上级了。
这也是李瑁在路上刻意安排的,总管府的威望如果不能压节帅府一头,谈何节制呢?
皇甫抬了抬手,令无关人等退下,这才看向李瑁道,
「要拿回石堡城,为今之计,只有不惜代价,那麽谁做这个代价,是要慎重权衡的,盖嘉运明摆着是做做样子,来了两万人,一半是看客,另一半若非主将是李光弼,恐怕也是走过场来的,那麽我就需要利用好李光弼这支兵马,恰好对方立功心切,所以我有意以他为前军,安思顺的临洮军为策前军,杜希望的镇西军为左虞侯丶白水军右虞侯丶振武军王孝德与我的亲卫军为中军,莫门军安贞为左后军,其馀守捉为右后军,安人军为策后军,共计五万七千人,强攻石堡城。」
说着,皇甫继续道:「我事前放出风声,就是要试探盖威的反应,他如果敢闹事,我会以此为藉口将他调走,但我没有想到,隋王帮我解决了这个麻烦。」
盖威临走之前,去了一趟绥戎城,本来已经打算跟李光弼好好说话,劝对方不要拿河西儿郎的命冒风险,而李光弼则是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回答了他,大概意思就是,军人要服从命令,上面让我怎麽千,我就怎麽千。
盖威当时就怒了,要不是因为李瑁的调令在身,他都打算将李光弼绑了,直接将那支赤水军的兵权夺回来。
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就是兵变了,在战场上并不新鲜。
李瑁之所以早早收到消息,是因为他派去的郭敬,星夜兼程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汇报清楚的。
郭敬就是郭子仪的义子,郭淑带进隋王宅的。
郭子仪他们这对义父子,也是挺有趣,郭子仪的爹叫做郭敬之,收了个义子叫郭敬,这都分不清楚谁是爹谁是子了,很多人建议郭子仪给郭敬改名,郭子仪没同意,意思是人家的名字也是爹妈起的,我虽为义父,也不方便改。
事实上是因为郭敬出身太原郭氏旁支,是大宗,你郭子仪华阴郭是小宗,小宗改大宗,不合规矩。
郭敬回来之后,带回了盖威的恳求,对方希望李瑁拦下李光弼,别让这个契丹狗将赤水军给葬送了。
「李光弼今天来了吗?」李瑁问道。
皇甫惟明点了点头:「除了积石军,莫门军丶河源军丶宁塞军,其他兵马使都来了。」
「你这麽安排,要将盖嘉运得罪死啊,」老大李恒也意识到问题所在,皱眉道:
「人家本来就不愿出力,你倒好,强行将赤水军推上去,风声放出去这麽久,凉州那边多半也知道了,恐怕盖嘉运的拦阻手令已经在途中了。」
皇甫笑了笑,道:「眼下不是我的事情了,而是由隋王定夺,得罪人,也是隋王去得罪。」
李恒一愣,苦笑道:「你倒是实话实说。」
李瑁笑了笑:「我本来就是来得罪人的,这种事情尽管往我身上揽,我只要石堡城,不问过程,将他们都叫进来,议事吧。」
皇甫点了点头,给张介然递了一个眼色,后者出去将守在外面的一众将领召了进来。
主将是轻易不能离开军伍的,除非大型军事会议。
也就是说,李瑁这一次议事,要尽量将事情都安排妥当,毕竟大家来回跑一趟也不容易。
上一次来,李瑁是座上宾,这一次,坐在了大堂的主位上面,是西北方面的最高军事统帅。
但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自己有几斤几两,李瑁心里很清楚,怎麽打,还是要皇甫去安排,他只是负责确保对方的计划能够正常实施运行。
但有个前提,现在不能打。
李光弼去做炮灰,只要能拿回石堡城,这个炮灰按理说是可以当的。
但是呢,李瑁现在与盖擎是盟友,将人家的赤水军折的太狠,盖擎会觉得自已这个盟友不够意思。
再加上河西方面还没有参与进来,单靠陇右并不保险。
「方才皇甫节帅,已经大致跟本帅描述了当下的陇右形势,」李瑁率先发言道:
「本帅既然来了,自然不是来看风景的,四天之期,再往后推一推,眼下不是强攻的时候,我会与河西方面交涉,请盖师出兵协助,等到局势再明朗一些,
把握再大一些,再谈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