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偃月堂(2 / 2)

达奚盈盈自然也会陪同,她为李二人解释道:

「骊山华清宫,如今也在修,但是主管修事宜的王,不是从王元宝这里买琉璃,人家有别的路子,所以王元宝眼下的琉璃买卖,在其所有的生意当中,只占很小的份额。」

李塌站在朱雀大街,望看眼前这座颇具规模的二层商铺,这只是临街的一面,后面的内宅面积更大。

「你故意跟我说这些干什麽?王元宝嘱咐的?」李瑁一眼看穿达奚盈盈的心意。

达奚盈盈笑道:「你这个人真无趣,就不能装一次糊涂吗?」

李瑁呵呵一笑,抬步进入铺子。

给什麽工程供应材料最赚钱呢?国家工程。

王元宝以前靠着宇文融,给圣人的兴庆宫送材料,虽然大头都让宇文融赚了,但剩下的那些残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再后来,裴耀卿掌管水陆转运,他开始将手伸向漕运生意,成了江南一洛阳-长安这条线上,最大的私人漕商,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现在裴耀卿不管事了,韦坚担任陕州刺史兼河南水陆转运使,用的是一个叫做任宗的顶级富商,王用的,是一个叫做郭万金的河东巨贾,

这也算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王元宝现在的生意,肯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然也不会将他名下最大的一座商宅,卖给杨玉瑶。

铺子内,各处都陈列适用于宫殿丶庙宇丶陵寝丶家宅等用途的各种琉璃制品,以及琳琅满目丶质地精致丶柔润光泽的各种家居用品。

琉璃的诞生,有一个显着的特徵,那就是仿玉倾向。

《周礼》: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在古代,是非常具有象徵意义的珍物,也是世家大族给孩子起名最常用的偏旁。

杨玉瑶看的眼花缭乱,完全忘记自已是来干嘛的了,流连在一件件琉璃制品面前,目光闪烁,甚为喜欢。

这很正常,在后世,你住别墅,别人知道你非富即贵,在大唐,就是看你们家的琉璃用了多少。

她眼下正在装修房子,自然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李则是在一旁与达奚盈盈谈话道:

「王元宝什麽时候将这里腾空?」

「不着急,」达奚盈盈警了一眼杨玉瑶:

「得是玉娘能够相中才行啊。」

杨玉瑶听了之后,转过身来,眉沉思片刻后,道:

「这麽好的东西,在长安卖不出去吗?」

王元宝的次子王敬仙赶忙笑道:

「不是不好卖,是没有好的路子,平时只有一些散碎生意,用不着这麽大铺子了。」

王元宝自打有了钱,找了很多妾室,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但是嫡子只有仁,分别是长子王感恩,次子王敬仙,三子王崇玄,这仁儿子以前的名字叫富贵丶馀庆丶来福,有钱之后感念财帛星君的大恩,才改了名字。

长子在洛阳负责漕运,次子在长安负责琉璃及其它生意,三子负责潇洒。

杨玉瑶皱眉道:「不应该啊,长安乃天下首富之地,商贸最是繁华,贵人迁居首选,琉璃本不该愁卖才对。」

王敬仙笑着解释道:

「贵人们的家宅,多请大匠名工,这些工匠上面,有个将作监管着,我们家现在没有将作监的门路,以至于接不到大宗生意。」

牛逼的工匠,都是世代传承,而且是家族式经营,技术不外传,士农工商,人家比商高一级。

这些人在将作监都有备案,方便朝廷随时雇佣,打交道的时间久了,基本上就是给将作监干,不揽别的活。

「打个比方,」李瑁笑着走过来,道:

「比如圣人赏赐给你和杨的宅子,营造是将作监包揽了,他会分包给下面的那些工匠家族,这个负责瓦工,那个负责石工,还有木工的,他们的用料来源,都是将作寺指定的几个地方,不在名单上的,你东西再好,人家也不用。」

「明白了,」杨玉瑶点了点头,看向王敬仙,指了指头顶:

「上面没人对吧?」

王敬仙尴尬一笑:「就是这个意思。」

杨玉瑶思量片刻,道:「现成的琉璃生意,换了可惜,如果让我来做的话.:.:

说着,她看向李瑁:

「你能不能给我找些门路,你不是与将作少监李很熟悉吗?」

李瑁摇了摇头,指着自己身边的李晟道:

「你觉得我会不会换了李大郎,去用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人?」

达奚盈盈拍手笑道:

「这个比方打的好,用惯了的顺手,知根知底,轻易是不会更换的。」

杨玉瑶叹息一声:

「我反正也不知道该干什麽,卖琉璃似乎就挺不错,抛弃的话有点可惜李瑁现在明白,王元宝为什麽要将这里卖给杨玉瑶了,人家是想通过杨玉瑶,继续自己的琉璃生意,宅子能卖给你,但是生意你买不了,只能合作。

你还别说,谁进来这里看到这些琉璃,也觉得这是很好的一桩营生,但因为这玩意主要是贵族用品,买卖讲究的不是什麽地段好客源多,甚至不是产品质量,而是门路。

「好了,内宅我也不用看了,我回去好好想想,再给你阿爷一个答覆,」杨玉瑶交代了几句,便与李瑁等人登上马车离开。

车厢内,杨玉瑶一直闷闷不语,很明显在思考着什麽。

李瑁也没有开口询问,达奚盈盈更是正襟危坐,目光隔着望向车窗外。

半响后,杨玉瑶拍了拍李瑁,道:

「要不,你帮我引荐一下李,我来跟他谈,大的吃不下,吃点小的也行,毕竟我这里不管卖什麽,都不过是个幌子,赚钱也不指望这个,但是明面上,我得让别人知道,我做的是正经生意。」

正经生意是最难上手的,不正经的才容易,王元宝现成的摊子,杨玉瑶肯定是不想在忙活张罗其它了。

李瑁本想拒绝,因为他觉得去找李开这个口,肯定会碰钉子,但是转念一想,不对啊,杨玉瑶本质上是要搞恶钱生意,那麽李林甫那边,肯定愿意掺和进来,看看这恶钱生意到底是怎麽做的。

别以为他是右相,他就懂这个,他懂财政,但对恶钱的整个流通过程,

不算太熟悉。

毕竟这玩意介于非法和默认之间,普通人可以了解,贵人也可以了解,

唯独不能让掌权的知道。

这就好比铁子的事情,程式设计师知道,某些人也知道,这一行里不少人都知道,但就是不能让JIJIANWEI知道。

知道就坏事了。

李瑁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反正我们现在也是去平康坊,顺路去右相府一趟,看看李在不在家借着杨玉瑶,他甚至都有机会跟李林甫见面了。

如今的李林甫,因为前段时间忙的太厉害,累垮了身体,风湿病犯了不能走路。

李隆基也是够离谱,直接允许李林甫在家里处理中书门下的事务,就在右相府的偃月堂。

所以当下的平康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大官的车驾往来于这里,他们是向李林甫汇报工作来的。

以至于门下省的主官牛仙客,也不得不抛下门下省,整天泡在李林甫的家里喝茶。

如今是夏季,偃月堂内种植的花草林木正是盛开之时,头顶上的梁柱还挂满了各种藤蔓植物,可谓绿意盎然,像个小花园,还有水池子呢。

年龄大的人,都喜欢这样布置居所,会让他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力量。

「给张利贞发文,御史台有人状告易州刺史柳蓉贪腐,让他查一查,等河北巡查完了,让他经河东,再下河南,查一查路州刺史和颖州刺史,要低调行事,也不要冤枉人家,要查有实据。」

李林甫在偃月堂吩咐道。

韦陟就在这里,闻言点了点头。

这三个刺史,都是盖嘉运的人,可以想见,上面要对盖嘉运动刀了。

李隆基明面上没有表现出对盖嘉运的任何不满,但是在背地里已经在运作怎麽收拾对方。

像这样的大官,一旦决定收拾,党羽也需要连根拔起,否则会出乱子。

这个时候,管家进来了:

「禀阿郎,隋王携裴夫人杨玉瑶来了,是要见四郎,可是四郎不在家,

老奴将他安顿在了空色堂。」

正在低头查看卷宗的裴耀卿和严挺之同时抬头,两人对视一眼后,看向李林甫。

其他官员也是如此,对于李瑁的到访感到非常意外。

因为家中没有大事,一般是不会有亲王来访的,上一次李瑁来,还是李林甫孙子的满月礼。

见或不见,都难选,不见吧不给面子,见吧,有诫宗属制。

李林甫能够感受到众人疑惑的目光,他微微一笑,看向管家道:

「有请隋王。」

裴耀卿忽的皱眉,因为按照礼制,你真要见人家,得去迎接,而不是坐等。

当了首相,架子是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