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戟崔家(2 / 2)

李三人目瞪口呆。

杨绛顿时冒火道:

「干什麽都是风风火火的,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吃白饭的蠢妇,儿子还在这边,她倒一个人回了?」

李瑁则是大概猜到了原因,但也不敢确定。

毕竟自从他穿越过来之后,好多事情与历史上并不相符,因为他的存在,很多事情都改变了,而且时间线也被大大推前。

不会那麽神奇吧?如果真是那样,韦妮儿是不是这辈子,还会是我的媳妇?

是我在改变历史,还是历史在改变我?

杨玉瑶是一个非常善于把握形势的人,这一点比杨玉环强太多了。

李隆基只是在宫内与姐妹俩闲聊的时候,随意问了问她们另外两个姐妹在外面过的如何,杨玉瑶便开始乱扯,扯着扯着就扯到大姐杨卉有个闺女,

生的花容月貌,直追杨玉环。

李隆基什麽人,瞬间就听出杨玉瑶打的什麽主意,因为他曾经在杨玉环面前提过李的婚事。

甚至都明说了,不喜欢韦家的那个闺女。

听到杨玉瑶这麽一说,李隆基立时就觉得,如果将杨卉的女儿许给太子长子,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他难道不知道太子对杨玉环切齿痛恨吗?

如今册封贵妃的事情,反对者基本都被他摆平了,就剩下一个无声的反对者,太子了。

你想要和公房联姻?你想的倒美。

那麽杨卉的女儿,无疑是上上之选,甚至李隆基一度认为,杨玉瑶这番提醒,简直就是上天给他的启示,好处非常多。

首先,博陵崔氏出身,顶级门阀,并不辱没自己的孙子,再者,可以降低太子对杨玉环的反感情绪,使得他可以顺利册封,第三,杨卉的女儿嫁过去,方便自己掌握李的日常举动,最后,扶植杨玉环这边的势力,方便自已今后收拾李林甫。

李林甫最后的结局,其实在李隆基打算用他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历史上杨国忠就是李隆基为李林甫准备的棺材板。

所以李隆基才派遣禁军,将杨玉瑶护送至河东,将崔那位眼下只有十五岁的独女,接入长安。

李隆基是需要亲自过目的,样貌是其次,首先得有教养,毕竟是给自己的亲孙子找媳妇,又不是大街上买菜。

隋王改口的事情,很快便在长安的贵族们之间传开了,李林甫知道之后,故意鼓噪时势,为的就是气死太子。

人在生气的时候,最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李林甫眼巴巴的盼着少阳院那边有动静,但李绍让他失望了。

少阳院风平浪静,像是什麽都没有发生过。

正如李瑁曾经说活的一句话:东宫有高人。

贺知章不行,充其量只是太子的文学老师,真正牛比的,是三戟崔家。

太子少保,中书舍人崔琳,刑部侍郎丶补任太子少詹事崔,司农寺卿崔瑶,他们在长安的宅子,都是门前列戟十二,人称三戟崔家,又称三虎。

出身清河崔氏。

实际上,人家兄弟有五个,剩下那俩也是刺史级别的大官。

眼下在少阳院的,只有崔,他的本官是刑部侍郎,齐浣死后,他补任了太子少詹事,但也不是时常来少阳院,因为他也清楚,自己在这里也就是挂个名。

但是太子不肯放过与崔氏兄弟结交的机会,常常降尊纤贵的请教很多事情,久而久之,崔也开始给太子出主意了。

「你的意思是说,隋王今后无论如何,孤大可不必忧之?」李绍与崔瑾相对而坐,眼神在中间的棋盘上,心思则是在李瑁身上。

崔微笑点头:

「有些事情不能说的太明白,其实臣以为,太子心里应该是透如明镜,

但心魔难除,以至于需要外求他人,实则以太子的智慧,本不需臣这样的糊涂人解惑。」

「二郎可不糊涂,」李绍叹息一声,落子后笑道:

「正如你说的,其实有时候,孤的心里也都明白,但外面的言语,让孤的颜面挂不住啊,这几年来,孤屡屡挫败,身为储君,威严尽丧,怎能不叫人愤慨?」

李绍心知自己这几年的失败,外面人嘴上不说,但背地里肯定都觉得他很窝囊。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他那个王八老爹一手促成的。

李林甫是棋子,李瑁也是棋子,但是李绍不想背上这麽窝囊的名声继位,既然无法跟他爹对狙,那麽只能跟李林甫和李瑁比划了,为的也是颜面二字。

错不在你俩,但错也在你俩。

崔缓缓道:

「太子动作越多,麻烦就会越多,如果什麽都不做,自然就不会被如此针对,充国公(陆象先)有诗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太子若是肯随波逐流,当不会再有眼下之窘迫。」

他的亲大哥崔琳,就在中书省任职,天子近臣,知晓的秘辛不要太多,

自然清楚圣人与太子的父子关系,问题出在哪里。

而他们家也有心为以后铺路,所以崔才想要劝说太子,以后什麽都别干,你越找事,事越找你。

李绍也明百这个道理,但明百归明白,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言行一致丶知行合一,那是圣人(儒家),李绍显然不是。

你也知道得好好学习,但你好好学习了吗?

「听说前天,那个杨氏妇,在陈玄礼儿子的护送下,去了河东?二郎知否?」李绍问道。

这件事昨天就传开了,但只限于顶层人士,崔按理说不应该知道,这不是昨天跟大哥在一块吃饭的时候听说了吗?

他这个人是比较谨慎的,向来不会在外面乱说话,但是他又清楚,今天如果回答说不知道,那麽太子今后对他的信任,将会大打折扣。

于是思虑再三,崔点了点头:

「听说了,禁中之事,太子切忌胡乱言语。」

胡乱言语这四个字,就是《诫宗属制》当中的精华所在,裴虚已就是以这个罪名被流放的,祸从口出,古人诚不欺我。

李绍凄然一笑:,「我这张嘴,从记事起,就没有乱说过话,这是母后教导给我的。」

他口中的母后,就是王皇后,他曾经被王皇后抚养,但李隆基打算废后时,又将李绍送回给了杨贵嫔。

崔点了点头,小声道:

「太子需要顺着圣人的心意来,无论事情会如何发展,你都不要有任何不当言语,你身上肩负国祚,万事务要多加思量,隋王那边,最好的方式就是撕破脸,他无论做什麽,都不必在意,但必须让外人觉的,你与他关系不睦。」

李绍双目一眯,点了点头。

李瑁这边,有很多值得他利用的地方,所以不睦,也只能是表面上,是做给圣人看的,背地里,他必须将李瑁牢牢控制在手。

崇仁坊的礼院,诸亲王公主的礼仪,比如祭祀丶诞子丶及冠丶婚嫁丶册封等,都是在这里办。

李傲的册封礼,在李琦的婚礼之前。

这边办完册封礼之后,礼院就需要撤掉布置,换成婚礼的陈设布局。

李瑁没有在这结婚,是因为出嗣了,这里只给亲王公主办,不给嗣王办。

太子长子的册封礼仪,自然规格极高,需要祭祀天地四方,以璧礼天,

以琮礼地,以圭礼东方,以琥礼西方,以璋礼南方,以璜礼北方。

便是六器当中的玉璧丶玉琮丶玉圭丶玉琥丶玉璋丶玉璜。

李瑁做为亲叔叔,自然也要准备礼物,礼物不在贵重,而在象徵意义。

李塌送的就是一块玉,雕刻成麒麟的一块玉。

龙丶凤丶龟丶麒麟丶貔貅为瑞兽,瑞,以玉为信也。

别人不愿意这麽送,因为这件礼物,基本上等同于李认可李傲是他们老李家的接班人。

这玩意就是给皇家小一辈用的,龙凤那是上一辈,但是麒麟代表看被寄予厚望的小辈,间接等于接班人。

李瑁也不怕别人乱说,反正基哥当年在可是亲口说过:此儿甚有异相,

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

李绍对此也是大感意外,心知李瑁是在为那件事情,请求他的谅解,态度很不错。

但是李绍在表面上,不能与李瑁亲近,所以从头至尾,他在李瑁这边都是查拉看个脸,好像李瑁欠他多少钱似的。

礼仪结束之后,大家要离开了。

因为今天人特别多,不但宗室都来了,很多高官大臣也都在场,所以散场的时候比较乱,有先走的,有后走的。

李瑁发觉李静忠那个没鸟货趁人不注意,给他使了一个眼色,于是悄咪咪的跟着对方,进入礼院的一座.....咳咳.....一座房,女子出恭的地方。

真败兴啊,大家都是皇帝的儿子,见面还得在这种见不得人的地方。

这座房,也不是随便什麽人都能用的,至少是正一品从一名的内命妇。

李瑁进去之后,只见到了一个人,太子妃,而李静忠和几名宫婢,守在外面,以免其它妇人过来上厕所。

「长话短说,」太子妃凑近过来,小声道:

「你阿兄没有生你的气,但在明面上,他必须表现出与你不睦,今后你我联系,让云娘传话即可。

「如此甚好!」李瑁长松了一口气,身心轻松不少,本能的抽了抽鼻子,嗅了几口。

这座房没有尿骚味,还挺香。

韦妃顿时眉:「我只是在这里等你而已,没有干别的。」

她以为李瑁误会她在这里出恭了,有味道。

「不是不是,阿嫂不要乱想,」李瑁尴尬道:

「我只是闻到一股龙涎香的味道。」

韦妃一愣,瞬间又脸红了,那是她身上的味道,

李瑁见状,心叫不妙,别啊,你老是脸红干什麽?还是在这麽危险的场合?

你别害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