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长安百万家(2 / 2)

一人执板,一人执笔,准备将王维的奉和诗记录下来。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王维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年,为后世诗坛所膜拜,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一首诗,顷刻之间就已作成,而且对仗工整,符合宫体诗的所有标准。

就是民间不喜欢。

中书省起居舍人王仲丘,将诗稿瞬间写好,并命题为:《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写好之后,他小心翼翼递给高力土,由高力士递给龙琴内的李隆基。

没有一句夸赞,龙琴继续前行,而王维则是伫立雨中,目送龙驾离开。

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伶人。

过完年,韦坚就要离开了。

回首今年,他觉得自己还是很顺的,顺利从长安令这个位置上,调到了水陆转运使,一个管着县城,一个供应京师,区别很大的。

在他的建议下,太子近月以来,和光同尘,没有再做出任何惹圣人不满的事情。

而他现在手握大权,已经俨然成为太子党这条大船中的舵手,怎麽开,往哪开,在我韦坚一人。

现在不过是积蓄威望,展现才能的时刻,等到圣人驾崩,太子继位,毫无疑问,中书门下坐堂者,韦坚是也。

不过他在临走前,打算见一见李瑁。

名义上是交接公务,毕竟平准令,他已经不用千了,左右藏平易的差不多了,虽然他给杨慎矜留下一堆烂摊子,但这已经不是他的事了,是下一任平准令的事情。

也不知道哪个倒了血霉的,接他这个班,

「子金真小人也,」这是李瑁见到韦坚之后的第一句话。

韦坚一愣,忍不住哈哈一笑:

「就知隋王曲解我韦坚了,所以临行之前,特来道别。」

「坐吧,」李瑁笑了笑,令侍女煮茶:

「李齐物也来过几次,被我拒之门外,子金应该是听说过了,你又为什麽觉得,我一定会见你呢?」

韦坚非常随意的剥了一颗橘子,送入口中,咀嚼道:

「因为李齐物不懂隋王。」

「这麽说,你懂我?」李瑁笑道。

韦坚微笑点头:

「隋王出嗣,很多人都认为,你会像在十王宅时一样低调,但事实显然不是,又有人认为,隋王如此显露,有违圣人初衷,但圣人明显没有责怪你的意思,隋王很聪明,依附李林甫,以抗东宫,这便是你当下的处事之道,我有说错吗?」

李瑁抿了抿嘴,笑着点头道:

「常闻子金擅度人心,可见一斑。」

韦坚笑道;「隋王是聪明人,该知此非长久之计,三五年后,何如?」

在他看来,最多三五年,李林甫一定得滚蛋,没听说宰相能干十年的,再者说,圣人能不能熬到那一刻还不一定呢。

眼下是绝对不可能出现更易储君的事情了,所以韦坚才会提醒李瑁,你跟太子对着干,是自寻死路。

李瑁故作一愣,眼神中闪现出一道仿徨之色。

韦坚看在眼中,趁热打铁道:

「隋王与太子终是兄弟,兄弟之间有心结,是可以解开的,若隋王不弃,韦坚愿为解结之人。」

他是在拉拢李瑁吗?

不是,只不过是因为要离家长安了,担心他不在的日子里,李瑁继续跟太子对着干,所以想要在此之前,稳住李瑁。

毕竟这几个月以来,太子吃的亏,全都拜李瑁所赐。

太子本为仁厚之人,脾气是非常好的,并不容易被人斗出火来。

唯独一个李瑁,太子经得住别人拱火,唯独受不了李瑁。

兄弟俩之间的心结,根本是解不开的,韦坚心知肚明。

李瑁沉默无语,脸上也是面无表情,他不能刻意的去装,否则必然被韦坚这种老狐狸识破。

但是他又需要给韦坚一种,我在装冷静的感觉。

这个尺度很难把握的,对演技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子金多虑了,我和太子之间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指点,」李瑁最终来了这麽一句。

韦坚笑了笑,自以为李瑁胆怯了,也是啊,除了李林甫那个老不死的,谁又敢跟当今储君结怨呢?

你走错了几步棋,已经晚了,再要错上加错,谁也救不了你。

韦坚笑道:

「太子妃常赞隋王仁厚,乃良善之人,今后必然会尽力化解隋王与太子之间的嫌隙,兄弟修好之日,几可预见。」

他用非常婉转的方式告诉李,我一定会帮忙修复你和太子之间的关系,提及太子妃,是告诉李瑁,我妹妹是帮你说话的,你巴结好她,将来就会没事。

巴结我妹妹,可不就得先巴结我吗?

饶是李瑁反应快,也得四五秒的功夫,才理会了韦坚的深意。

跟这类人打交道,仿佛在煮饺子,火候掌握不到位,就得露馅。

李瑁缓缓起身,抬手道:

「子金即将掌水陆转运,保我漕运大事,我府内有一金斛,乃当年真顺皇后所赐,今赠予子金,正是时候。」

这是要给我送礼了?韦坚微笑起身:

「自该欣赏一番。」

接着,李瑁便带着这个王八蛋去挑礼物去了,名义上送金斛,是因为斛是盛粮之量器,符合韦坚眼下的职位。

实际上送的不止这个,目的嘛,自然是迷惑韦坚,让对方真的觉得自己胆怯了。

像韦坚这类自视甚高之人,有一个极大的短板,就是总觉得别人都比他笨。

他不在乎李瑁的礼物,在乎的是李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