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当前生鲜市场竞争激烈,但我们不需要说做到行业第一,我们只需要做得比绝大部分同行好就行。不管什麽行业,都是靠同行对比,只要做得比绝大部分同行好,我们就不会缺客户!」
陈景乐并非瞎扯。
无论是以他的创业经验,还是说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来看,都确实如此。
做生意不需要做到最好,只需要比大部分同行做得好就行。
比如菜市场里三家熟食店,另外两家喜欢用八两称,你足斤足称,OK,顾客自然会选择到你这里买。
大家都用八两称,你用的材料比另外两家的新鲜,味道更好,OK,顾客自然会选择到你这里买。
大家都用八两称跟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味道,你态度比另外两家好,OK,顾客自然会选择到你这里买。
很简单的道理啊,顾客又不是傻子,这些都是能清楚看见丶体验得到的东西。
他当初创业初期,就是靠着各方面都比其他同行稍微好一丢丢,成功笼络到第一批客户,结果那个傻叉合伙人非要搞各种骚操作,不然这会儿公司应该越做越大才对。
包括鸿启,其实也是靠这个慢慢发家的。
其实做生意哪有那麽难。
普通人觉得难,无非是承担不起那个试错成本,创业初期的支出跟资金回笼周期,对资金不足的人来说,都是巨大压力。
反观那些创业的富二代们,有家庭托底,人家随便尝试,但凡智商正常一点的,项目没那麽拉垮的,做起来是分分钟的事。
实在没有起步资金,你去起点写本小说,书名比别人有吸引力一点,简介稍微亮眼一点,开头简单粗暴吸引读者兴趣一点,金手指设计得合理一点,主角配角人设正常一点,剧情主线别弄得乱七八糟的,这样一本小说,就已经超过95%的扑街作者了。
不火陈景乐直接吃!
……
李启光没有说话,他在思考。
毫无疑问陈景乐画的饼很大很香,他都心动了。
听起来可行性确实很高,而且前面说了,以试点为主,实在不行就不做呗,亏不了多少。
要是可以的话,就尝试着慢慢扩大规模。
这里面就种苗研发中心需要较高投入,而且是持续性的,短期内都看不到盈利,但从长期来看,绝对是最值得投资的一个项目。
种苗是垄断生意,垄断能有多赚钱,不用多说,进口的芫荽种子价格800美元一吨,这还是比较便宜的。
到时候,鸿启从生产到销售完成全产业链化,不敢想像体量会大到什麽程度!
想想都心头发热!
当然,这些都只是设想,真正实行起来,需要一个具体的方案,不能说光靠脑子一热,拍拍脑袋就开始做。
而且很多时候方案不是关键,重点在于执行。
必须选一个有能力又靠谱的人去做这件事,确保方案的每一个步骤都落实到位,才能看出具体效果。
还有就是,陈景乐一开始就明说,这些都只是主观看法,没有经过实地验证,需要到下面去考察一番,再做报告。
既然如此……
李启光问:「你说的考察,什麽时候开始进行?」
「就明天吧。」陈景乐不打算拖太久。
把这个项目列为新的科目跟技能学习日程就好,不影响他完成系统任务。
李启光很意外:「这麽急?」
陈景乐微微颔首:「200万总不能白拿,早点弄完,我好忙其他事。」
李启光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跟下面说一声,让他们配合你的工作。」
陈景乐却摇头说:「不用了,我比较喜欢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这样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你给我派两个助手就行。」
李启光:「四不两直……其他我能理解,不听汇报,你怎麽知道作物具体情况?」
「我自然有我的办法。」陈景乐呵呵一笑。
他又不是不懂农学,他可是有着大师级种植技能的。
要不是嫌做科研太无聊,以他现有的知识水平,其实完全可以在组建种苗研发中心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行吧。」
李启光选择相信陈景乐。
反正最后要是结果不满意,扣他工资就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