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磨练杨景翔按脚,第一次遇到眼病患者(新年快乐!)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方言开始安排治疗。
按照之前方言排的治疗流程。
有条不紊的先熏制上药。
这个过程方言连带着将他好的那个脚也做了防治工作,因为方言记得很清楚他病历上写的是双脚都被冻伤过。
上完药办理了入院手续,并且把病人转移到了同楼不同层的中医科住院楼层。
接着方言给杨景翔安排了个按摩的活,反正每天老兵的双脚附近的穴位脉络,必须按摩一个小时,一只脚半个小时。
用的方法是揉法和擦法,以温热为度,帮助驱散寒邪,畅通气血。
这活方言不让别人做,就让杨景翔做。
他不是脾气爆?什麽都喜欢快吗?那这事儿就交给他了!
另外一个艾灸的活儿,本来也是挺考验人的,不过他自己发明了艾灸盒,现在这活儿就轻松了,只需要关注一下温度,免得病人烫伤就行了。
不过杨景翔倒是一点都不嫌弃这个工作,甚至因为能够给老兵同志按脚,感觉是方言照顾他。
能够给一位战斗英雄做治疗,并且每天还要给他做物理按摩,这在他之前的人生里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随后方言又给患者服用了中药。
接着在半个小时之后,患者果然发现自己脚伤口处,出现了明显的痛感,从之前的麻木微凉,变成了现在的刺痛发热。
这是脉络中的气血流动加快,阳气运行散布进入受伤位置出现的效果,虽然疼痛感上来了,但患者也逐渐找到自己脚的感觉了。
之前他一直感觉腿不像是自己的,只有在用热水烫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脚是自己的。
方言为了减轻他的痛感,又给他做了个针刺治疗,并且将樟脑和透骨草这两味止疼的药加大了用量。
尽量让患者明天使用后,将疼痛感压制住。
方言做的这些,今天都由助手张延昌代笔,将其一步步的记录在了医案上。
其实老兵的这个脱疽,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情况。
脱疽的临床表现被分成三期。
第一期是局部缺血期,表现为:患肢末端发凉丶怕冷丶麻木丶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 500~1000米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坠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坠胀疼痛又出现。
第二期是营养障碍期,表现为:患肢发凉丶怕冷丶麻木丶坠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乾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绀。
第三期时则是会进入一个分叉,可能会坏死,也可能会坏疽。
那时候患肢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溃疡坏死或坏疽脱落,多由足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坏疽呈乾性或湿性,合并感染时,出现高热丶寒战等全身症状。
但是患者是属于刚要进入第三期,但是又还没进入第三期,就因为意外出现了一次外伤感染,做了手术截趾,然后就开始再次进行干预治疗了。
虽然没有康复,伤口也还在恶化,但是他没有进入第三期。
然后就送到这里来了。
其实如果他不出现那次外伤,按照这军人的脾气,他肯定就不管这事儿了,直到脚彻底进入三期,他可能才会想到治疗。
那时候就更加难治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别看他家里有个军医老婆,其实这位也和孟济民家里那位一样,整天忙的不得了,根本没啥心情关注丈夫的事儿。
这次安顿好了这边之后,人家就立马回单位了。
说是晚点家里会有人来陪护。
这段空闲时间就麻烦医院的同志帮忙照顾。
方言这时候突然有点理解老孟了。
……
中午十一点的时候,院长告诉已经有人来医院找他看诊了。
方言听到后就带着两个助理去诊室。
这次来的患者不多,只有三个。
方言还专门分辨了一下家属和患者。
确认只有三个。
这三个人如果方言看得快的话,应该能够在一个小时内将所有人都看完,然后回去吃饭。
下午的时候他就可以去三间房乡的双桥,找罗老太太了。
第一个上来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女性。
她戴着个墨镜,看起来拽拽的。
陪她一起过来的应该是她丈夫,当方言叫他们看诊的时候,丈夫搀扶着妇女来到了方言面前。
方言一看这好像是盲人,于是问道:
「女同志,说说你的情况吧。」
女患者对方言说道:
「我姓向,今年34岁,我眼睛从三年前出现看东西模糊,到现在已经完全看不清东西了。」
方言听完后恍然大悟,原来戴墨镜是这个原因,于是方言对着她说:
「你把眼镜取下来我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