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诊三脉,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足诊法盛行于西晋以前,自从西晋王淑和推广《脉经》倡导「独取寸口诊法」以后,足诊法再临床应用和研究就逐渐被忽视了,后来也只是用在中医急救中,我们来说这三个脉,太溪是肾脉,肾是先天之本,肾藏精,精化气,是人十二经脉之根本,是各脏腑经络丶组织丶器官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它好比树根,虽然枝叶乾枯,但是只要根不死,就尚有生机。」
「太冲是肝脉,肝藏血主疏泄,对维持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正常的机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
「趺阳又称冲阳,是胃脉,胃是后天之本,化生血液之源,脉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上述三脉不衰,病虽危笃可生,三脉已绝,病虽轻必危。」
患者的徒弟摸了一会儿,突然惊讶道:
「这……这怎麽和手上不一样?」
他摸到和方言刚才摸到的一样的脉象,脉象沉稳坚实且有力,一呼一吸之间,脉搏跳动超过六次。
方言对着他解释道:
「中医里面诊脉里有两种罕见的现象,叫做「六阴丶六阳」,这脉象只在危重病症患者寸关尺诊脉的时候发生,很有欺骗性。」
「柳医生他目前的脉象属于「六阴脉」,这种脉象是身体出现严重的实证,脉象也不会改变,所以难以通过脉象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
「还有一种「六阳脉」,说的是有的人一生都是脉象洪大丶数实,即便身体出现虚证,脉象同样不会改变。」
听到方言这解释,周围人一个个都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有人已经在暗自感慨,果然中西医完全不是一个体系啊。
他们学的那点中医皮毛,根本没有说过这些事儿。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人的体质和禀赋千差万别,疾病的虚实真假绝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的。尤其是在危急重症中,身体极度虚弱却可能出现强盛的症状表现,而严重的实证反而可能呈现出身体瘦弱的样子。稍微不谨慎,就会陷入误诊丶误治的灾祸之中,短时间内,生死就会截然不同。」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点头。
方大夫说的对啊!
瞧瞧人家这一来摸了寸管尺三部发现不对,马上就脱了患者的袜子摸脚上的三脉,这敏锐的直觉,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一旁的院长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刚才他是真害怕刚才方言不小心犯个低级错误,这麽多人看着呢,传出去的不得了。
结果证明,天才就是天才,绝对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当场就把问题给解释出来,还给众人科普了一番。
就连院长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种怪脉象。
前前后后所有的逻辑通畅。
更重要是方言面对质疑一直都很淡定,像是早就预料到可能会有的质疑。院长隔得近,注意到方言甚至连语气呼吸节奏都没变。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说的就是这种人。
院长心里默默评价:
是个能当大任的……自己果然是没看错人呀!
另外这个老柳的徒弟,真是没眼力见的东西,质疑也该拉着人家去一旁啊!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还有刚才还没治就说他师父该交代后事了,慌慌张张,不堪大用!
而这时候柳医生的徒弟当然不知道自己被院长拉入给黑名单,只是对方言说得也算是服了。
人家说的有理有据,不得不服。
而且他也不想自己师父就这麽没了,方言如果是对的,那麽接下来的药应该就是检验他辩证的试金石了。
而就在这时候,外边传来一声呼喊:
「大家让一让,让一让,小心烫着!」
刚才方言让武火煎的药,这会儿已经煎好拿过来了。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6000字。
祝大家农历新年快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