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季寨(2 / 2)

坐看仙倾 错哪儿了 7465 字 2天前

所以在他们长途跋涉,闯入丰州府的时候的,裴如意便想清楚哪里才是归处。

季忧在玉阳县认下了七十二名义子义女,这虽然是当初一个取巧的手笔,但随着季忧身份的变化,她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更合适的事。

她打算留在季家做教习。

义子乾女能否修仙这件事,青云仙规并没有什麽明确的规定。

另外丰州这地方,地广人稀,也没有人真的会一直遵守青云仙规,不然夜城山也就不会尸骸遍地。

她一年前在玉阳县见过邱茹,知道经过季师弟漫长的灵气温养,这小姑娘在修行之路上一定会走的十分平顺。

而其他一些孩子也暗中被季忧所温养过,应该能有所建树。

对于裴师姐的这个决定,季忧当然举双手欢迎,毕竟家中有人看着,他才能够放心地去天书院熬老头。

听到季忧的讲述,匡诚恍然大悟:「所以,这也是你请陈夫子过来的原因?」

「不错,回玉阳县的那几日,我不是去听过陈夫子几堂授课?觉得他虽然有些迁腐,但忠孝仁义教的还是不错的。」

季忧转头看去,就看到一位老头正授着长须,领着一批孩子在宅院之中闲庭信步。

这位就是陈夫子,应该有六旬了,身材清瘦,是个迁腐的老者。

季悍匪此生有许多的师父,如将他领入仙宗的曹劲松,如教他剑道的齐正阳。

但其实最开始的那个教他了解世界的,就是这个陈夫子。

此时的陈夫子正迈步从院中而来,仰头指着牌匾:「季忧啊,你这门匾之上有个错字,宅院的宅和山寨的寨虽然音似,但可不是一个字啊。」

「没错,就是这样的,通假字。」

「?」

陈夫子看着牌匾上的「季寨」二字,琢磨半响之后授了授长须:「呵,有点意思。」

匡诚也看到了那个「通假字」,此时转头看向季忧:「这麽大的寨子,季兄可能还真的需要一个能镇得住的压寨夫人啊,不然后院难免会起火的。」

「镇得住的,我对她有信心。」

正在此时,刚晴朗的一日天空忽然又有隐约雷鸣,似乎又要下雨。

于是众人抬头看向天上,随后再低头,就见陈夫子已经迅速地走到了连廊之下,靠在廊柱后面准备躲雨。

不过有时候打雷未必有雨,陈夫子就又从连廊探出头来,对着阴沉的天空凝视了许久。

季忧看向陈夫子:「胆子还像以前那么小?」

匡诚点了点头:「一向如此。」

随后州牧府的管家便来了此地,说是州牧大人在府中设宴,邀请几位再去丰州府做客,聊表心意。

于是众人便从季寨离去,到了贺章的府中。

邱茹吃的停不下来,小小年纪,食欲旺盛的不行。

她极其喜爱鸡腿,但还是每次都吃一个,然后泪眼朦胧地把剩下的那个留给少爷,但留下的时候嘴巴都要馋哭了,内心的挣扎展现的淋漓尽致。

曹劲松看着她忍不住开口:「看来邱茹也到了该启灵的岁数了。」

裴如意闻声开口:「等师弟与教习返回天书院,我会教她感受先天灵气,助她启灵。」

孩童食欲旺盛代表着生长发育的极速阶段,身体也相对而言稳定了不少,这个阶段,体内的先天灵气最为活跃,身体也足够承受外来灵气的灌入,是最适合启灵的。

在其他的世家当中,孩童也基本都是在这个年岁启灵。

小丫头从小跟着邱忠吃苦受罪,便连肉的味道也没尝过,但此刻的起步却丝毫不输给那些世家子弟了。

「可我不想修仙啊。」

「?」

邱茹眨着眼睛,看向姨姨伯伯们,用稚嫩地语气开口:「修仙的都是坏人,

我要跟少爷当土匪,到时候吃香的喝辣的。」

此时满桌的人都忍不住转头看向认真乾饭的季忧,眼神显得十分古怪。

季忧抬头看他们,心说怎麽了?这是我打小教的好啊,看看这雄心壮志,随后便把鸡腿给了邱茹:「吃,以后你就是丰州第一女悍匪。」

邱茹口水哗哗的,当悍匪的理想深刻地烙印在了心中。

晚宴结束之后,众人离席散场,匡诚被季忧叫到了他目前所住的东厢。

他的房间并不整洁,但也不能说是乱,因为里面摆放的全都是一些文书与籍册,散乱在床上,书案上,许多都是已经被翻动过的。

季忧挑了几本,伸手递到了书生的怀中。

「这是什麽?」

「丰州这些年来所有的官方文书,黄册,以及仙庄入丰州择地成庄的记载。」

匡诚微微一证:「这是贺大人送来的?」

季忧点了点头:「他说虽然我只是在此建立世家,但还是要对税奉丶仙庄之事了解清楚一些才好,这样即便我远在天书院,也能心中有数。」

匡诚忍不住抬起头,无奈轻笑:「如今的大夏官员,当真成为了为仙家服务的工具了。」

这些文献资料在大夏律法之中是不可以向任何人公开的,除了州牧之外,也就只有户部及当今大夏皇帝可以查阅。

但这条明文规定,此时却如同虚设,

匡诚伸手翻开手中的黄册,细细观之,随后眉心慢慢皱紧。

所谓黄册,就是徵收税款所依据的户口登记,玉阳县每年秋收之后所念叻的人头数便是由此而来。

各州郡官员每隔五年,或是更换年号之时,都会对辖区内的人口进行统计核查。

所有被登记核查的人记录在案,然后下放各州郡成为凭单,以税率换算人均,每一个人头数在仙宗丶世家及仙庄的眼中,都是一份供奉。

而与黄册所对应的,便是所谓的仙籍。

黄册之上万万人辛苦劳作,养的便是仙籍之中高高在上的仙人,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骜的修仙,随后大笑一声飞升而去。

「敢问季兄,这份黄册是哪一年的?」

「是今年的。」

匡诚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今年曾改换年号,是要重新编造黄册的。

然后他又拿起先前看过的那一本,重新翻看。

这是三年前,也就是太吾初年的那一份,翻看之下神色逐渐凝重。

因为根据黄册上记载人口对比,仅仅是三年时间,丰州四百万人便锐减了几乎两成。

而如果细看,会发现一些登记在册的村落几乎是一起没了,便连半个人都没有剩下,这还是在没有天灾的情况下所发生的。

季忧昨晚便翻看过这份黄册,也觉得触目惊心。

这半年以来,修仙者总在叻念什麽乱世将至,什麽人族气运有异。

但对百姓而言,其实这世道一直都是乱世,甚至可以说是末世。

「我知你查过魏厉贪污税奉一案,想必也见过其他州的黄册,我想知道,这是否正常?」

匡诚眉心微皱:「税奉一案中,我查过中州的黄册,百姓数量也是在锐减,

这些年寒铁关外战火四起,世家人口越来越多,所以无论是赋税还是供奉都越来越重,许是因为如此,才叫生民难活?」

季忧若有所思地沉默许久,随后拿起另一份递给他:「还有一件事,是我比较在意的。」

「什麽事?」

「丰州此地的仙庄数量也出乎了我的预料。」

匡城翻开看了一下,发现丰州此地一直都有修仙者择地成庄,但数量上却变化不大。

一直在增多,但总数未变,其实也就意味着数量的减少。

秋斗之前,匡诚回过一次玉阳县,当时便带来一个消息,说是奉仙山庄搬走了,后来他们一道回丰州,途径丹水郡的时候又听说落月山庄搬走了。

可现在看来,奉仙山庄和落月山庄并不是个例。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那麽季忧想要在丰州建立世家这件事,或许还要更加困难一些。

「奉仙山庄搬走的时候,我倒不觉得有什麽奇怪,但后来落月山庄也搬走了,我就觉得太过于巧合了,后来看到这些籍册,我才发现并不止这两家。」

匡诚思索半响:「莫不是怕了季兄的威名,趁早搬离了?」

季忧听后嘴角一颤:「我一年前还是个被退婚的可怜虫啊老匡,你觉得这对吗?」

「可我没明白,季兄为何觉得这事有古怪?」

「因为有人曾对我说,当巧合太多的时候,这件事就不是巧合了。」

匡诚忍不住摇了摇头,似乎也想不清楚。

他本就不是修仙者,就更加不了解修仙者的事情,更何况是仙庄。

相比较而言,他还是更关心丰州百姓的数量在减少这件事。

五年前丰州有一场大暴雪,百姓扒树皮充饥还是填不饱肚子,于是不得已易子而食,那般场景到如今回想起来都让他不寒而栗。

季忧与他的站位不同,经历也不一样,所思所想自然有所差异。

他无法窥见天机,只觉得这世道真的是说不出奇怪。

百姓一直在死亡,修仙者也常成群消失。

如果把这方天下比成一个整体,那麽它此刻则是裂痕遍布,碎裂感十足,却不知为何还好好的存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