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祖宗类我,天下自取。(1 / 2)

第108章 祖宗类我,天下自取。

北燕南归,行至骊山,急转而落,好似玄鸟落于苍黛神骏。

梁岳化身人形,脚踏实地,贴上遁地之符。

墓道之内,阴阳奇石伫立,上书离恨天。

「太重了。」

阴阳奇石是洞天世界的本体,理论上只要搬掉阴阳奇石,即可移动洞天世界梁岳并不是没有这个想法,只不过阴阳奇石重量极高,大约有十吨重,又装不进储物空间,于是作罢。

洞天之内,昏暗阴沉。

唯有祝英台的棺柠安静在此,梁岳拿出太阿罗盘,唤出太阳丶微风丶河水。

整个离恨天好似阳间世界。

梁岳坐在高台之上,俯瞰着单调的陶俑陶马。

「以后装点一下此地。」

此地将长期独立世外,守尸炼形之所。

风景好一些,至少有益于身体健康。

梁岳翻开天眼修行之法。

首先是必须拥有天眼血脉,随后便是建成九层浮屠。

浮屠即是宝塔,世人认为这是佛教词汇,其实并不是,而是巴蜀羽人之词。

一层浮屠高三丈,九层二十七丈。

修炼者位于塔顶,吸足太阳精气,方可修行神通。

「二十七丈高塔,必须藉助世俗力量才行。」

自己一人无法造出宝塔,必须借用世俗力量。

建造宝塔也好,修行物资也罢,离不开世俗的一份力量。

天眼修行法下方有很多注释,的确是让身躯迅速衰老,乃是一种加速肉身时间的效果。

「应该也能增长命格。」梁岳心想。

如果真是如此,那麽此世可以积极一点,布武天下,为后世人仙时代铺路。

在保证不大规模暴露身份的情况下,适当使用仙术。

第二世死后户解所需时间为一百年,再加上晚年避世时间,也有一百二十年以上。

前人留下的神仙传言,历经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洗礼,后人一百年未见真仙,

再加上武学发展,所谓的神仙事迹也将沦为笑谈。

梁岳翻开其他羊皮纸。

其他羊皮纸要麽记载上古之事,要麽记载李氏先祖的练功感悟。

「没有解除天眼血脉之法,看来只能自己研究了。」

梁岳兴致缺缺,随手翻阅着剩馀材料,忽然看到一篇法诀,此法名为十二重法禁,以及各种精炼金石手法。

竟是一篇炼器手法。

「炼器.」

梁岳眼神渐渐明亮。

他们不是想要天师六宝吗?将来打造一些神兵利器,冒充天师六宝,又或是冒充上古某些大名鼎鼎的神兵。

江湖的血雨腥风,向来离不开宝物的血腥争夺。

梁岳稍微整理思路,随即走出洞天,化身燕子飞往南朝。

北朝之地,隐隐有分裂之象,先让胡人自相残杀几年。

燕子一路飞往会稽。

偶尔下山化身猛虎捕猎。

会稽山麓。

清晨,山雾未散,雾气朦胧,群岭隐藏于朦胧白雾,巍峨山影,宛如亘古妖兽。

一白首老人步行上山,老者留着山羊胡,面容清瘦,眼神充满智慧,提着一个篮子,篮子装着各种祭祀用品。

世外桃林,落叶缤纷,溪流飘着红叶,小鱼好似凭空而游。

桃花林中,孤坟伫立,坟头长满杂草。

鲍照拨开尘沙,露出先师谢灵运几个字。

谢灵运一共收了两个弟子,分别是梁仁和自己,也是第二代和第三代掌门。

今日是谢灵运忌日,鲍照前来祭拜一番。

时隔二十年,再次拜访先师。

他斩开杂草,摆放贡品,点燃香烛。

看着孤寂无言的孤坟,回想故人生前音容,鲍照内心略有感触。

「长河浪卷千年事,两盏残烛照旧碑——-师父,师祖回来了,即将拨乱反正,清算历史,还前人之正名。」

鲍照洒下一壶老酒。

扑腾—.。

忽然,燕子落下,化身为一名戴着面具的道人。

梁岳摘下面具,走上前端详墓碑。

「灵运——」

当年自视其高的小屁孩丶面冷心热的青年丶默默守护柳庄的中年文士丶逍遥掌门的史官如今成了一座孤坟。

「鹤云小姐与陇西李氏之事,便是当年师父查出来的,可惜师父至死未能见鹤云小姐一面。」

「都过去了。」

谢灵运丶刘义符两人同岁,两人年轻时皆对鹤云有好感,梁岳早看出来了。

后来鹤云嫁给刘义符,远走建康,此事谢灵运此生并未提及。

梁岳有时不禁心想,如果当初鹤云选的是谢灵运,结局又会如何?

不过仅仅是想而已,鹤云义符两人两情相悦,没有理由干涉后人终身大事。

鲍照祭拜完毕,在林中默默等着。

「走吧。」

梁岳转身下山。

两人下山之后,不到半个时辰,又有老者来此。

看着满地冷烛残酒,梁信惬然半响。

「有人来过?」

往年都是自己过来祭拜,今年竟有新人过来。

后人不知此墓,谢灵运为了躲避贼人挖坟,其谢氏族地的坟墓只是衣冠冢,

真身埋葬于此。

应是当年故人。

到底是谁?

梁信半响想不出来。

会稽城外,青年骑白马,面带风霜,素衣起风尘。

望着不远处坞堡大门,梁衍感慨道:「此地作为埋骨之所,倒也不错。」

与先前状态不太一样,梁衍面色白得吓人,好似生了一场重病,又像是中毒之状。

其实还真是中毒。

梁衍并非心血来潮出门游历,而是发现自己中毒,发现时毒素深入五脏六腑,神仙难救。于是找了个藉口出门,看看山川社稷,寻一处地方孤独老死。

家族与父母对自己期望很大,从小到大自己也算争气,神童之名远扬,二十出头的年纪,便是上品高手,乃是梁氏顶梁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