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请坐,茶水都已备好。”
公子苏招呼着二人。
“怎麽没有仆人?”
白启坐下,闻着茶香,轻声发问。
“我喜静,就不麻烦了。”
公子苏轻笑道。
他不太喜欢使唤仆人,跟着蒙将军在边境历练那段时光,让公子苏更加切实的看到了百姓之苦。
他愈发坚信,以仁治天下,方为大道。
他知道父皇所做的决定更有远见,但某种方面来说,因为他们打凶奴太狠了,反而加快了那些部落之间互相吞并的速度。
“不知公子今後,有何打算。”
白启放下茶盏,看着公子苏,眼神之中闪过了深邃之意。
与玉帝所推演的,霸王绝不屈居人下不同。
人屠与兵神,都不是什麽野心勃勃之辈。
对於白启来说,皇帝能让他继续征战沙场,厉兵秣马,还有李敬这麽一位挚友。
那皇帝就值得他效命。
他会庇护公子苏,但绝不会想着谋反。
对於人屠来说,昭襄王那一道赐死王令,也让这位为了秦之霸业奉献一生的战神,心死了。
“我...如果可以,我想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最好与民生方面有关。”
公子苏闻言,眼神恍惚了一瞬,回过神后笑道。
公子苏也没想着光复玄秦,皇帝治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如果他举旗以乱天下,百姓又该受多少苦?
而且,他知道,自己比起当今皇帝,差得太远。
他看过记载南北朝到隋末的书籍之後,哭的一夜未眠,双目差点泣血。
野心,与这位信奉儒家的公子,实在是沾不上边。
公子苏只想得到一官半职,让百姓们好好生活,最好能让他看看,父皇留下的天下。
“不是,要不我们谋反吧?”
承乾见二人一点野心都没有,有点急了。
“?”
“?”
白启与公子苏,同时转过头,看向了承乾。
“你们就没有一点光复的意思吗?”
“君不见光武帝之事迹也?”
“如果成了,你们名留青史。”
“如果不成,就说是我撺掇你们的,让父...皇帝把我废了。”
承乾看着二人,眼神十分真挚。
“太子殿下,我们已经青史留名了。”
白启看着承乾,实在是有点綳不住了。
承乾为了不当太子,这种事也想得出来。
威凤长子,带着祖龙长子谋反,太离谱了。
“要不说,活得久什麽都能看到。”
白启内心再次腹诽道。
“嗯...天下动乱,我实在不愿见。”
公子苏看着承乾,有些委婉的说着。
他是君子,不是傻子,承乾这麽明显的试探,他怎会看不出。
“难怪一道诏令,他就自刎了。”
承乾看着双眼清澈见底的公子苏,内心无语了。
“朝廷一事好说,我回去之後,会启禀陛下。”
“那就谢过启将军了。”
“启将军,在下还有一事不明。”
“你说。”
“曾祖父他...是个什麽样的人?”
“人面兽心丶阴险狡诈丶不当人子丶刚戾自用,说他,我都来气。”
公子苏看着突然开始滔滔不绝数落昭襄王的白启,有些不好意思的擦了擦自己额角渗出的汗滴。
“怎麽听着,这麽像江湖各派污蔑六扇门的说辞?”
一旁的承乾,内心闪过了这麽一个念头。
......
仁恕剑庭
“这六扇门,实在是人面兽心丶阴险狡诈丶心狠手辣丶刚戾自用。”
年轻人怒意十足的放下茶盏,一拍石桌。
“师兄?师兄!”
年轻人看着走神的子崔,推了推对方。
“嗯?你说什麽?”
子崔回过神,看着年轻人,有些随意的回着。
“我说六扇门,实在是十恶不赦。”
年轻人抱怨道。
“六扇门其实我不太在乎。”
子崔伸了个懒腰说着。
“师兄,你在说什麽啊?”
“他们可是把谛听派都给灭了。”
年轻人懵了。
六扇门内的谛听派,与江湖门派交好,对於散修,也是能关尽量不杀。
就这样,却被安王一人赶尽杀绝了。
李君肃在仁恕剑庭眼中,那就是又一个人屠。
这种皇朝,能是好的?
“儒祖说过,有教无类,我觉得皇朝其实挺仁慈的。”
“现在那麽多外邦百姓需要安置,是我们广传学说,教化百姓的好时候。”
子崔想到了什麽,眼神闪过一丝悲悯。
父亲的死,後人都称赞其重义轻生,但在子崔看来...父亲太过执拗。
“怎麽可以,皇朝推法,法家那群疯子什麽样,你又不是不知道。”
“可对於百姓,皇朝施仁。”
“师兄,我觉得你有病。”
“我也觉得你木讷。”
二人说罢,长剑出鞘。
竹林之中,长剑的交击声不绝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