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地域间的偏见和歧视,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毕竟新设立的这些道,都是我大唐通过多年征战新开拓的疆土”
“就拿东京道来说,以前那里是漠北草原和高句丽的领地,民风彪悍,与中原文化差异巨大。”
“西藏道曾是吐蕃人的地方,宗教文化独特。”
“西域一带,往昔更是诸国林立,各国有着自己的语言丶风俗和政治制度。”
“陛下圣明神武,以雷霆手段将这些地方纳入大唐版图,他们的百姓虽然成为了大唐子民,但在原本大唐百姓的心中,这些新归附的民众,总被视为异类,又怎麽能轻易被当作真正的大唐百姓呢?”
“所以啊,这地域歧视现象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一时之间确实难以彻底根除。”
李承乾静静地听完李炜的一番话,缓缓点了点头,“这些,朕能理解。”
“可是,对於那些地方的考生而言,这是否太过不公平了呢?”
“李尚书啊,你仔细看看,这几年科举所录取的官员,朕以往未曾留意,今日一看才惊觉,为何辽东三道,以及西藏道丶新疆道这些地方,所有被录取的考生竟然都只是担任小吏之职?”
“难道说,这些地方就不是我大唐的疆土了吗?不管过去怎样,如今既然已经归属大唐,就理应一视同仁。”
“况且,这些年朝廷推行的同化政策,也该有一定成效了吧?”
李承乾如今上了年纪,也让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年轻时相比,他现在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丶更加深远。
曾经的他,满腔热血,一心想着开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杀伐果断,雷厉风行。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民心的归附。
他现在要的,是大唐的长治久安,是天下的太平盛世,是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齐太师啊,奉朕的命令,解了那些人的奴籍吧。”
“日後,他们全部都是我大唐子民,应当享受应有的待遇,无论是生孩子的补贴,还是孩子上学的资助,都与其他百姓一样,不得有任何差别。”
听到陛下的这道旨意,齐先生微微颔首,眼中闪过欣慰。
想当年陛下征伐高句丽之时,齐先生便曾建言,与其给这些被征服者一代的奴籍,不如让他们直接接受王化。
因为若给他们这一代人奴籍,却给他们的後代大唐身份,孩子长大后难免会因父母的遭遇而对大唐心生怨恨,这对国家的统治极为不利。
只是那时的李承乾正值壮年,雄心勃勃,满身杀伐之气,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根本听不进这些长远考量的话语。
可今日,不知为何,陛下突然有了这般慈悲之举,齐先生心中虽感意外,但更多的是对大唐未来的期许。
“陛下,昆仑奴也一并解掉吗?”李炜突然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微微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除了昆仑奴,其他全都解了。”
那语气不容置疑,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昆仑奴的情况特殊,暂时不在此次恩泽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