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审判(2 / 2)

我不是文豪 野亮 5084 字 2天前

萧梦吟小声道:「我丶我都写好发言了,不想浪费。」

介绍作品环节不需要说具体剖析,只用把情节摘出来就行,这就避免了直接对作品本身进行臧否。

萧梦吟本来就头疼待会儿怎麽「自由批判」,现在发言,待会儿就不用发言了。

石同河正要说话,顾藻又举手道:

「石老师,这个环节还是我来吧。我把作品读得比较细,昨晚还通宵了。」

石同河点头:「那就让顾藻来吧。」

萧梦吟瞪了顾藻一眼,充满怨念。

顾藻拿起自己的讲稿,朗声道:

「不废话,直入正题。本书以1913年至2013年为时间跨度,聚焦华东刘家与周家五代人的命运纠葛。从义和团运动尾声的械斗血仇,到改革开放后的商业浪潮,两大家族在百年剧变中历经背叛丶救赎与遗忘……

「作者以『石头迸发的火星』为隐喻,将个体命运嵌入国族史诗,通过五代人在宗法制度丶革命信仰与资本逻辑间的挣扎,探讨历史暴力如何淬炼出人性的韧性与和解的可能……

「作品以多线叙事重构民间记忆,对历史细节的考据颇具匠心,部分章节展现出惊人的叙事密度……」

在顾藻陈词时,石同河的表情正在变得越来越奇妙。

王忠兴数次看向他,似乎在等他发话打断,但石同河终究没有出声。

顾藻的发言和他想的不一样。他本以为,这位青年作家应该机灵点,听出石同河话里的微言大义。

他也是石同河钦点的要他来做这个开场白,可听他的介绍,似乎对《石中火》的评价还很高。

开场就歪了,不符合石老的意思,所以王忠兴频频侧目看石同河。

石同河不动如山。

顾藻接着道:

「王子虚是一位年轻的新人作者。新人作者在驾驭宏大历史题材时,往往会处理稚嫩。

「比如本书,就存在次要人物脸谱化丶部分转折依赖巧合等问题。

「但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些问题瑕不掩瑜,即使存在,也并不严重,因为其优点足以大到掩盖缺点。

「无论如何,这个题材和结构,都极具难度和挑战性,是我们国家文学史上,甚至人类文学史上从未有人挑战过的写作方式,对于作者的野心应该肯定……」

「够了。」石同河突然打断顾藻,「现在是介绍环节,你的个人赏析,可以放到后面自由讨论。」

顾藻面无表情地放下材料:「我说完了。」

石同河端起青瓷茶杯,碧绿液体荡漾,吹了两口气,抿了一口,吐了茶叶沫。场间无人说话,只能听到石同河嘴唇发出的声音。

顾藻的发言,听在不知内情的人耳里,并没有什麽特别之处,但听在王忠兴耳里,简直是跟他对着来。

在研讨会之前,王忠兴写的那篇「小评中国版《百年孤独》」,早就在王子虚年龄资历上入题,把《石中火》贬了个透。

顾藻的发言里,也说「王子虚是个新人作家」,还把王忠兴点出的那些问题复述一遍,但随即话锋一转,又下了个「瑕不掩瑜」的判断。

他甚至还点出了一个关键:在《石中火》之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人用这种形式写作过。王忠兴所谓「写坏了一个题材」的言论不攻自破。

要「写糟一个题材」,也得这个题材本身存在,并且有人去写。本身就没人这样写过,而且难度极高,现在又有什麽资格怨写的人浪费了这个题材?

顾藻抢先发言,占了先手,无疑是帮了大忙,接下来王忠兴不好再就这一点做文章。

就算他把他那篇小评里的观点拿出来再说一遍,说服力度弱了不说,顾藻也不用当面反驳,以至于得罪人。

都是聪明人。

安幼南在段小桑的耳机里,语气悠哉地道:

「这个顾藻,昨天一个屁都不放,今天上赶着帮王子虚的大忙,这人也是个痴人。」

说完,她想了想,订正了自己的话:「昨天也不是一个屁都没放。没准他们家张爱玲真的怀了卡夫卡的孩子。」

她昨天好不容易撮合了两个人见面,一个打死不肯求人,另一个打死都要装逼,什麽交情都没建立起来。

结果今天到了现场,顾藻竟然是心照不宣地帮王子虚打起了掩护,倒像是古代的侠客作风——你不用张嘴,这忙我帮就帮了,无须罗嗦。

陆清璇站在门口偷听,悄悄溜出门去,掏出手机,那头宁春宴来了条消息:

「怎麽样?」

陆清璇仰头想想,低头输入:「好像……还行?」

「还行是什麽意思?」

「顾藻给的评价还挺高的,可惜说一半,给石同河打断了。」

宁春宴那头显得十分高兴:「漂亮。石同河这家伙越来越不要脸了哈!」

会场里,石同河饮完了茶,道:

「那下面就次第开始自由批判吧。李主编,你作为邀请方,对这部作品有没有什麽评价?」

李闵扬摆手道:「我就不评价了。」

石同河又看了眼锺俊民,先前他也表示不会发言,于是直接略过,对身旁的孔怀芳道:

「孔老师,就从您开始吧。」

「咳咳。」

孔怀芳清了清嗓子,展开了自己的材料。

从他咳嗽的那一秒开始,王子虚心里就产生了不好的预感。接下来,孔怀芳的发言证实了这一点。

「感谢顾藻为我们介绍这一作品,也感谢他的评价。

「确实如他所说,以这种题材和方式进行创作,难度极大。他建议我们需要肯定这种文学上的野心。

「但是我要指出的是,难道只要有野心,我们就应该肯定吗?难道只要挑战高难度题材,我们就应该赞许吗?

「答案显然是:不。

「试想想,一个小孩,把手放在火上烤,他固然是想要探究世间奥妙,也许假以时日,他会从光与热的迸发之间,学习到高深的科学道理。

「但当他伸手去触碰火焰的那一刻,我们应该做的,显然不是鼓励他的野心和求知欲,而是大喊一声:不!然后马上阻止他!

「对于《石中火》这部作品,我的意见是,我们应该马上大喝一声:不!然后制止这位作者!」

说完,孔怀芳凌厉的眼神朝王子虚射去,阴毒的寒芒吞吐,宛如一条粘腻潮湿的丛林巨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