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沙皇的威力(1 / 2)

大不列颠之影 趋时 4707 字 1天前

第672章 沙皇的威力

夫人们七嘴八舌的热议着沙皇驾临莫斯科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影响,但是她们的观察终究是不如终日将精力放在情报方面的亚瑟·黑斯廷斯爵士。

《莫斯科电讯》被查封,接踵而来的莫斯科火灾,英国外交官遭到袭击,这一连串的乱局搅得安逸惯了的莫斯科当局惊慌失措。

尼古拉一世在克里姆林宫对莫斯科政府的训诫仅仅只是个开胃甜点,沙皇很快就让这座俄国古都品尝到了传统的罗斯风味铁拳。

沙皇不仅不满意莫斯科当局对自由主义分子的审问,不满意把他们交给公开的警察管理,不满意查不到为祸莫斯科久矣的纵火犯,更对纵火犯居然敢在莫斯科剧院作案,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作案表示了震怒。而英国外交官在街头遭到公然袭击,更是让他在外交场合丢尽了颜面。

总而言之,尼古拉一世对莫斯科一切的一切都不满意,莫斯科官场私下里正在酝酿着『沙皇陛下可能考虑重建莫斯科政治生态』的流言。

一时之间,莫斯科当局从上到下人人自危,上至莫斯科政府的首脑德米特里·戈利岑公爵,下到衙门里削鹅毛笔的丶最微不足道的小办事员,所有人都忧心忡忡的看待自己的前途。

从沙皇抵达莫斯科的第二天清晨开始,莫斯科各警署便岗哨林立,每一间警察所的院子都驻扎了一连的轻骑兵。

克鲁季茨军营的校场上排满了擦拭乾净足以反光的各式大炮,驻军士兵天还没亮便开始出操,凌晨四点半便能听见他们练习刺刀的喊杀声。

傍晚时分,骑兵和步兵巡逻队在各街道横冲直撞。

向来懈怠的警察局长大人们也纷纷骑了马,率领哥萨克和宪兵日夜不停地沿着城市主干道来回查看。

莫斯科总督戈利岑公爵在这方面同样身先士卒,他被副官们簇拥着,骑了马亲自在城关巡视。

平静的莫斯科一下子变得如临大敌,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而沙皇的威仪不仅令莫斯科笼罩在阴云之下,就连亚瑟这样的外国官员同样感受到了从普遍不安情绪中蔓延出的工作压力。

因为他刚刚得知前段时间被捕的那批自由主义分子已经按照沙皇的指示,从莫斯科警方的手中被全权移交给了第三局负责。

沙皇从彼得堡带来的,不仅有他本人那虚无缥缈的帝王气度,还有第三局局长本肯多夫,彼得堡方面最得力的特务头子之一丶与莫斯科总督及莫斯科大学学监同宗的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戈利岑,以及第三局悉心栽培的几位审讯高手。

作为曾经的特务机关领袖,亚瑟绝不会低估俄国同行们的能力。

而混迹政府部门多年的经验也告诉他,一旦这群人是奉了上峰的旨意,带着明确目的前来查案,究竟会查出个什麽样的结果。

这样的案例,不仅仅出现在他在法国阅读过的富歇备忘录上,不仅仅只是从前巴黎保安部负责人维多克口中听说,亚瑟还亲身经历过议员伯尼·哈里森案以及利物浦爆炸案。

先下结论再往前慢慢找证据,这样的查案方法非常简单,用不着耗费什麽精力,最大的问题只不过是让犯人认下那些未必是他犯下的罪行。而这个最大的问题,对于第三局的审讯高手来说,应该也称不上是什麽问题。

在这种时刻,亚瑟只能暂且寄希望于赫尔岑真的把他那天说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了。

至于另一个为数不多的好消息,可能就是沙皇钦定的第二届莫斯科审讯委员会里并不是一位莫斯科的本地官员都没有。

虽然尼古拉一世时常会采取各种手段向他的臣民们申明——沙皇在俄国的权力是无限的。

而在俄国的首都彼得堡,他也近乎于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别忘了,这里是莫斯科,是俄国传统旧贵族的聚居地。

沙皇的政策可以在彼得堡这座官僚城市毫无压力的推行下去,而在莫斯科这座保留了大部分古罗斯传统的城市,即便是沙皇也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向这座城市让步。

譬如说,即便俄国的首都是彼得堡,沙皇也常年居住于那座俄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但是每一任沙皇的登基典礼却必须放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举行。

因为这便是俄国的规矩,不论是留里克王朝还是罗曼诺夫王朝,不管沙皇叫什麽名字,他都必须尊重并履行。

在第二届的审讯委员会的七人名单中,即便沙皇的亲信占据了四席,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德米特里·戈利岑公爵遭到撤换,但顶替他主席位置的却依然是位莫斯科官员——莫斯科大学学监谢尔盖·戈利岑公爵,而担任首席法官的则是莫斯科城防司令斯塔阿尔将军。

甚至于,沙皇的这四人亲信也未必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亲信,因为其中还有一个是亚瑟的老朋友——讲义气的宪兵上校舒宾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