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御史王延龄(2 / 2)

泼刀行 张老西 5285 字 16天前

一番话看似叙述,实则有试探之意。

是那墨门古怪蒸汽机!

李衍脑中灵光一闪,顿时猜出原因。

这东西,当年墨门巨子发明出来后,正值唐末天下大乱,知道并非出世之机,便藏在墓穴中,又被他们偶然间找到。

寻常人或许看不出。

但墨门擅长机关术者众多,如何产生动力,是他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当然能看清此物珍贵。

况且,他当时还特意提醒了一番。

如今墨门神神秘秘,多半是在皇帝支持下,研究复刻此物。

一旦成功,墨门崛起之日不远。

这些朝中的官僚,或许不懂技术,但却会看风向,因为元长老,才对他如此客气。

当然,这种事李衍是不会乱说,只能装糊涂道:「元大人与我一见如故,若有机会,定要上门感谢。」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哦。」

王延龄也察觉到李衍警惕,便转移话题道:「玄门之事本官不懂,敢问李少侠,蜀王莫非真得了不死药,已得长生?」

李衍淡淡道:「多半是什麽邪术,若真得长生,必遭天谴,到时就无需你们操心。」

王延龄心中一凛,想起李衍另一个身份。

虽然活阴差的事,他们无法理解,但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想到这儿,王延龄便点头开口道:「好,那本官心中便有了数,还要多谢李少侠今晚义举。」

「元大人已打过招呼,李少侠若需要火药,可随时来府衙领取,这是本官手令。」

「多谢大人。」

「客气了,方才手下回报,蜀王府那些人还藏在外面,他们还没胆子攻击府衙,李少侠可先在府衙安歇。」

话说的客套,却是在撵人。

李衍心领神会,也不废话,直接起身告辞,在那八卦门弟子带领下,来到一间小院住下。

他刚离开,徐永清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再也没有半点伪装,痛哭流涕道:「在下如今已走投无路,还望大人救我啊。」

「徐兄这是做什麽?」

王御史有些无奈,再次让他起身,摇头道:「之所以现在不动,皆因时机还不到。」

徐永清脸色一白,「陛下?」

蜀王之所以屹立不倒,都是皇帝那边念着旧情,若真要袒护,再多的证据也没用。

「非也。」

王延龄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崇拜,「陛下宏图大志,岂会一直纵容,之前没搭理,是想着蜀王年迈病重,全了这段兄弟情义,免得史官胡说八道。」

「但蜀王以邪法求长生,却是犯了忌讳!」

徐永清瞬间了然,终于放下了心。

王延龄见他模样,虽心中满是不屑,但却面色不变,继续开口道:「当然,单凭这个,还不稳妥,所以要等另一件事。」

徐永清已被吊起兴趣,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不知是什麽事?」

说实话,他已对这御史起了轻蔑之心。

官场上厮混,能管住嘴很重要,而这位只是刚见面,就叭叭一顿,什麽都往外说。

看起来,不过运气好而已。

只要自己避过这一劫,再藉助其力,小心巴结,说不定还有东山再起之日。

到时跪的,就不再是自己。

「西南战事结束了。」

王延龄似乎没听到他的话,喝了口茶,平静开口道:「上月二十,朝廷破娄山关,播州无险可守,杨家退守海龙屯。」

「腊月十八,朝廷大军会师于海龙屯下,龙虎山天师召天雷破阵,工部使鲁班木鹊指引,火炮齐发,已彻底将杨家击溃,眼下正在收尾。」

「好事啊。」

徐永清心不在焉说了一句,随后开口道:「但此事又与蜀王有何原因?」

王延龄淡淡道:「杨家自唐乾符年间率兵入播州,历经唐丶五代十国丶宋丶大兴丶大宣,长达七百多年,屹立不倒,岂会是傻子?」

「为何之前不反,偏偏现在反?」

「本官打听到一件事,改土归流并非主因,杨家多年肆虐,弹劾者不计其数,但每次都来成都奉上重礼,才被压下。」

「三年前,杨家已察觉朝廷不满,知道不妙,上书愿称臣,甚至派出长子,准备由成都前往京城做质子,只求缓和与朝廷关系。」

「但刚到成都,人却被杀了,求上蜀王府,蜀王避而不见…」

说到这儿,徐永清已是脸色惨白。

王延龄的眼神,则变得阴沉,「此事本没必要死那麽多人,徐大人,当时经手此事的,是不是你?」

徐永清浑身打颤,汗如雨下。

王延龄则淡淡一笑,「记住,别乱来,无论结果如何,你与蜀王,只能活一个…」

他们同样没发现的是,房顶瓦片之中,一枚黑色纸人迅速化为青烟消散……

另一侧小院厢房内。

李衍盘膝坐在床上,缓缓睁眼,若有所思。

这成都府衙,虽看上去平静如水,但却深藏不露,除去那几个八卦门弟子,还有高手护卫。

但即便如此,他也有办法。

刍灵纸人中的黑纸人,最擅隐藏探查,躲过门外镇物,里面就奈何不了他。

想不到,西南叛乱,也与蜀王有关。

时间在三年前…

隐隐约约中,李衍理清了一条线。

十年前,赵长生与卢生入蜀王府,后来赵长生离开,卢生则留了下来……

之后的时间,蜀王开始关注玄门,收拢大批江湖中人,但还算正常……

三年前,蜀王行事变得暴虐…

一切的关键,恐怕就在那卢生身上!

这麽多妖邪暗中潜藏,到底在图谋什麽……

…………

就在李衍前往成都府衙时,逃离的聂三姑,也已来到成都北郊。

这里是成都乱葬岗,残碑遍地,乱坟堆砌。

来到乱葬岗深处,聂三姑绕过一座无头石翁仲后,眼前浓雾升腾。

模模糊糊中,出现一座宅院,青砖黑瓦,门楣悬着褪色的木匾。

上面,写着「积善人家」四个大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