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前往澳洲(2 / 2)

大明不革命 王子虚 5646 字 3天前

反正无论如何,众人在海湖县的这个年关,过的也是非常的热闹。

过年之后,天工三十一年正月初七。

载着皇子和美洲代表的船队,再次从海湖县的外的泊位启航,继续向南驶入墨西哥湾,再穿过加勒比海。

经巴拿马美洲运河进入太平洋,在巴拿马城补给休整之后,直接横穿太平洋前往澳洲。

船队最终在天工三十一年二月三日抵达了澳洲的首府吴都府。

船队在这里将做正式的修整。

船上的乘客们也都要这里上岸进城,他们可以在这里休息游玩几天。

然后等待通知开始在澳洲的集体参观活动。

美洲这些精英代表们,虽然已经见识过了纽约的繁荣,但是他们进入吴都府的城区的时候,也再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美洲的纽约府城,已经是他们曾经见过的最庞大丶繁荣丶发达丶富裕的宛如梦幻的城市了。

结果澳洲的吴都府明显比纽约更加的庞大丶繁荣和富裕。

朱简烜知道澳洲的环境脆弱,所以在澳洲人口超过一千万之后,就没有再主动向澳洲大规模移民。

但朱简烜没有禁止民间的自发移民,所以澳洲的人口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现在整个澳洲的总人口已经直奔两千万去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澳洲作为朱简烜的发家地,朱简烜当初为了快速积攒力量,把人口尽可能往王都周围聚集。

当初都是王都实在装不下了,才会往其他地方分流。

因为澳洲实在太大了,就算是有几千万人,如果完全均匀的撒到这块大陆上,也发挥不出什麽实际的力量的。

所以要集中力量建设一片区域。

结果就是曾经的吴国王都,现在的吴都府的人口迅速飙升,迅速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

现在吴王都辖区总人口已经超过五百万了。

整个澳洲的总人口也还不到两千万,吴都府辖区人口直接占了四分之一还多。

现在的吴都府周围的繁荣程度,已经可以与大明本土的环渤海地区丶江南地区丶珠三角地区相提并论了。

美洲精英们稍作参观之后,就发现吴都府的城市的氛围跟美洲的纽约完全不同。

只要置身其中,很快就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差异。

可能是因最初是欧洲人建设起来的,大明接管纽约之后仍然不断有欧洲新移民迁入。

这几十万欧洲移民,为纽约的社会文化融入了欧洲的成分。

城市中经常能看到欧式的建筑物,包括各种形式的教堂以及传统形式的欧洲庄园,还有欧洲式的歌剧院。

这些设施不只是欧洲人建设的,有些甚至是大明人建设出来当景物的。

异国风物经常能引起人的特殊兴趣。

街上经常会有穿着欧洲服装的大明人,当然也有更多的穿着大明服装的欧洲人。

虽然大部分欧洲人都会学汉语,但是纽约的很多大明人,也大多都会几句常用的英文或者法语,特别是那些骂人的话。

这种文化层面的交融是移民混居地区无法避免的现象。

而吴都府的移民则几乎全部都来自大明本土,只有极少数从美国跑过来的二次移民,来了之后也完全融入了当地。

吴都府几乎没有欧洲文化的痕迹。

与此同时,吴都府本地的产业门类和层级,也跟纽约那边的情况明显不一样。

朱简烜虽然把纽约当成了美洲东部的核心城市,但纽约终究不是省份而是自治领,关键是远在美洲而且靠近欧洲。

纽约的本地的民间产业比例也很高,有大量自由邦甚至欧洲商人的投资。

朱简烜对宁天的产业规划并没有完全放开。

现在大明最前沿的技术,通常不会直接在纽约落地,就算是在美洲落地也会优先考虑太平府和美洲府。

而澳洲的吴都府,不但是大明朝廷直辖的地方,还是朱简烜曾经的龙兴之地。

同时孤立于两大洋之间,不受大明之外的力量影响。

甚至就算是大明本土的民间力量,也能够被方便的隔绝在大洋之外。

皇室和朝廷可以完全控制澳洲这块地,官营产业始终占据着各种产业的绝大部分份额。

所以吴都府不但可以放开限制,还是大明很多新技术产业的实验场。

所以纽约是受到了欧洲影响的传统型工商业城市,吴都府是纯大明文化氛围下的现代化高新城市。

纯粹的大明文化范围下的城市,对于美洲精英而言也是很好的体验方向。

他们在吴都府游玩了几天之后,又发现了吴都府与纽约之间的另一种差异,吴都府的居民似乎没有阶层之分。

纽约城虽然繁荣和富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富裕。

城市中有贵族丶富商丶官员,也有工厂和商行的管事和普通工人,还有比较贫困的居民以及最底层的流浪汉和乞丐。

不同阶层的人群之间,做着装和形象以及活动范围都会有差异,工人几乎不会穿绸缎衣服。

流浪汉和乞丐就更加不用说了,始终都是最狼狈的样子。

但吴都府城中的主要街道上,却根本看不到乞丐和流浪汉的踪迹,也很少能看到典型的美洲工人的装扮。

绝大部分居民形象和着装都很得体,放在纽约都会被当做中产以上的富裕阶层。

好像根本就没有穷人,似乎人人都穿得起绸缎衣服。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简烜对工资标准做了限制,而吴都府又有大量的官营产业,总体工资水平很高。

而石油化工产业成熟之后,人造丝能以很廉价的成本,达到昂贵的丝绸效果。

所以一眼看上去,吴都府人人都能穿绸缎衣服。

所有人都很富裕,就显得整个城市更加的富裕,至少比有低端工人的纽约富裕。

这些欧洲精英们不知道为什麽会有这样的差距,但却本能的觉得大明人和大明的制度都是最为优秀的。

一定是欧洲人不行,有欧洲人的纽约,就不如纯大明人组成的吴都府富裕。

访问船队在吴都府休整了半个月,然后又在吴都府做了连续十天的开放活动,让吴都府各界人士登舰参观。

一直到三月初的时候,美洲来的精英们才再次被集中起来,跟着船队离开了吴都府。

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参观,按照行程表上的说明,是位于澳洲内陆的澳南铀矿,以及更加内陆的原子能武器试验场。

还要在那里作为观众,参加一次原子能武器实验。

这些代表们也没有想太多,觉得大约就是去看看某种新型武器装备,知道这大概也是一种威慑。

他们在随行的这支舰队上,已经感受到了足够多的震撼了。

指哪打哪儿的巡航飞弹,载重量八吨的大型战斗机,用无线电发现目标的探测设施,每秒计算速度几十万的计算机……

他们已经受到了太多的冲击了,在这方面的事情上都已经有点麻木了。

(本章完)